郝占維

摘 要: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已經成為數學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教師要與時俱進,在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有效的教學措施,提升教學質量,緊跟時代節奏。
關鍵詞:數學課堂;多媒體資源;教學效率
一、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農村學校硬件設施有限,課堂教學沒有第三方力量輔助,教學方式枯燥,課堂氛圍沉悶,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知識,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性,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20世紀90年代,上級教育部門能夠為教師提供一些手頭演示課件,如長方形、正方形木塊,圓柱面積演示工具、圓錐體積演示工具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教具,雖然這些對教學有所幫助,但是畢竟資源有限。2010年左右,學校開始接觸遠程教育,可以通過網絡接收許多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集體觀看網絡教學視頻、下載ppt課件等方式為數學教學助力。又過了三至五年,計算機以師生熟悉的班班通身份走進課堂,教師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在班級制作或下載課件,也可以在課堂上隨時搜索課件資源,解決教學中的突發問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教學硬件設施加大投入力度,班班通設備逐漸被電子白板代替,教學多媒體資源更加新穎、智能,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綜合處理數學知識,使知識更加形象化、具體化。
二、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 有利于課堂更明顯地提高效率
數學教師都知道,在教學“年月日”時,需要花費一些時間才能使學生理解透徹。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提前準備日歷、掛歷等。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有效節省教學時間,還能夠讓學生學得透徹。例如,在教學“閏年和平年”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每年的日歷,學生可以直接看到30天的月份和31天的月份,并且很快總結出來“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的規律。
2. 有利于教師更有效地組織課堂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憑借的是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課堂教學氛圍枯燥,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如果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講解數學知識,就會使原本枯燥的知識生動、活潑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成績。雖然教師課前在制作課件上要多花費一些時間,但是課堂上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創設情境,活躍學生思維
學生的思維簡單、活躍,他們喜歡的東西是能夠引起他們注意的、形象逼真的、有趣生動的,因此教師需要有效創設教學情境來吸引他們,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分數大小”時,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暑假到了,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去游樂場玩,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小頭爸爸說:我去買個西瓜解解渴!不一會兒,小頭爸爸抱著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回來了。圍裙媽媽說:大頭兒子吃西瓜的[16,] 小頭爸爸吃西瓜的[12,] 我吃西瓜的[13。] 大頭兒子一聽高興地拍手說:太好了,我要吃6塊,那爸爸不是吃的最少了嘛。等圍裙媽媽把西瓜切完遞給大頭兒子時,大頭兒子不高興了:為什么我的比你們的小,我不是要吃6塊嗎?教師創設這樣的情境既生動活潑,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2. 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難點
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插圖是靜止的。教師利用多媒體通過圖形線條的閃爍、畫面的定格等手段,將靜態化為動態,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插圖內容全面展現出來,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從而有效突破教學難點。例如,在教學“軸對稱”時,教師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制作了一盞紅紅火火的大燈籠,并播放過年的喜慶音樂。燈籠剛掛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一些平時不喜歡上數學課的學生此時也活躍起來,教師引導學生找到能夠將燈籠分成左、右完全一樣的中線,這樣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軸對稱”的含義,而且還舉出不少軸對稱的實例。
四、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注意問題
1. 切勿濫用
很多教師覺得使用多媒體是時代的需要,但是如果把它作為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每節課都使用,那就是認識上的誤區。多媒體資源并不是一種流行趨勢,只適合一部分人。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教師為了展示自己的電腦水平,下載和制作了許多教學課件,可謂色彩紛呈,學生看得眼花繚亂,忽略了數學知識,由此可見多媒體不能濫用。
2. 不要忘本
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解決一些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多媒體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教師花了很多精力制作了大小不同的圓錐和圓柱倒沙子、水等課件,學生也從中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但是學生并沒有親自體驗過程。如果改用傳統教學媒體,讓學生自己選擇圓錐和圓柱,親自動手倒一倒,這樣獲得的知識印象將會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1]陳華. 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 理科考試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