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洪剛
摘要:體育教學對于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作用,并為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取得更好效果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學;中學;身體素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豐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目前中學生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群體身體素質卻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長期以來,體育課程在中學教學當中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作用無法得到發揮。
一、體育教學在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作用
(一)保持健康的體態
中學生身體肥胖已經引起教育界人士的重視,科學地開展中學體育教學則可以促進學生保持健康的體態。體育教學對學生體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通過體育教學的開展可以促進學生身高的增長、維持合理的體重。中學階段是未成年人成長發育之重要階段,學生的身高、體重在這一階段會基本定型。體育教學的開展則讓平時埋頭學業、無暇運動的學生獲得科學的鍛煉,保持健康的體態。學生面臨著較為繁重的學業,因此除了體育課程和日常活動之外,幾乎不參加其他的鍛煉,體育教后會使得學生的體重下降比較明顯,從而能夠使得學生的體重保持在正常的范圍之內。另外,體育教學還有助于中學生身體肌肉的發育,幫助他們塑造優美的體型。
(二)改善身體機能
當前許多中學生由于學業繁重、缺乏運動,加之學校體育教學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身體機能不容樂觀。他們缺乏耐力,有的甚至小小年紀跑幾十米就會像老人家一樣氣喘吁吁。通過正常開展體育教學,引導學生科學地鍛煉身體,能夠改善中學生的身體機能。這主要體現在:通過體育教學能夠明顯提高學生肺活量,調節血脂血壓,對中學生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具有積極有益的促進作用。
(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中學生普遍存在著缺乏耐力,怕吃苦,適應能力、協調合作能力差等綜合素質不佳的問題。而通過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活動或游戲則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通過體育教學提升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措施
毫無疑問,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需要學生個人、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在日常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一些科學合理的措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
(一)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重視體育教學工作
傳統教學中“重智育,輕體育”的觀念和做法導致長期以來,中學體育教學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矯正以往的錯誤觀念,真正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工作的目標。首先要保障給予中學體育課程充分的課時安排,避免其他文化課擠占學生的體育課時間;其次是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
(二)豐富體育教學形式
體育教學也要適應中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我們需要不斷豐富體育教學的形式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對于體育教學來講,教學內容應當非常豐富,所以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育老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盡可能地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體育項目,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地地發揮體育教學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對于學生來講,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愛好,同時對于體育項目的選擇也不同,所以建議老師在開展體育教學之前,可以對學生的愛好與選擇項目進行意見征集,了解申報每個體育項目的學生人數,從而根據申報情況有針對性開展教學
安排。
(三)提高體育教學的趣味性
中學生本就天性活潑好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地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體現體育教學的特點,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更多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游戲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熱情。這樣既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自覺鍛煉身體,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在實際的體育教學當中獲得不斷地提高。
(四)重視體育教學效果的反饋評估
中學體育教學的開展方式和課程內容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需要我們重視教學效果的反饋和評估。通過對一個教學周期的體育課程教學效果的反饋評估,老師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授內容是否符合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這一目標,從而及時地調整和完善,使得體育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新的歷史時期,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了教育工作者普遍的共識。中學體育教學如何能夠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效果呢?這需要體育教學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中學體育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廖冰源.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作用分析[J].經貿實踐,2016(20).
[2]孫茂偉.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身體素質培養淺析[J].才智,2015(28).
[3]賀青.以體育教育為基礎提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實踐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