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張好強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調查法等探析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研究“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的模式、內容和意義,尋求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優化手段。
關鍵詞: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職業教育是為了滿足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而作出的決定[1]。
十七大以來,黨和國家將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主義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社區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平臺、鞏固黨在城鄉基層執政地位的重要基石,在社會建設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基礎作用。社區專業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
2012年,我校緊跟深圳社會發展需求,率先在全市中職學校中開設了“社區公共事務與管理”專業。本專業以培養我市非政府公共管理事務中等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是我市重點建設和扶持的新專業。
但目前我市乃至全省都沒有專門針對社區體育一線工作人員培養,具有一定地域特點的社區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教材少之又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用人市場的人才需求不斷變化,新型專業技能、新知識不斷創新,中等職業學校教材的開發僅靠科研院校的力量遠遠跟不上專業發展的需要。目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從整體上看進展緩慢,特別是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指導下,開發、編寫符合學生認知和技能形成規律,體現以應用為主線,符合工作過程系統化邏輯,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教材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是中等職業學校現有部分課程及教材不適應社會對專業技能的需要和學校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學校自主開發適合學校特點的校本課程,編寫具有實用價值的校本教材。
(二)研究的意義
當前,社區專業人才需求的缺口較大,符合深圳特區特點的社區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教材又較少。本文適時探析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1.有益于學生的就業
本文有關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有助于學生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滿足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解決學生就業的問題。
2.有助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該研究以龍崗二職為例探析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這個過程是對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過程,在研究和實施的過程中可以促使教師去發現問題,提升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結合當前社會的需求找出自身的發展方向。
3.有利于學校教育科研的開展
本文的研究思路與方法為中職學段其他專業教學研究提供范例,有利于其他專業校本課程科研活動的開展。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調查法去探析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
(一)文獻資料法
文獻資料法是采集數據和資料的重要方法,就是從眾多的文獻資料中查找并獲取所需文獻的過程。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即通過深圳市圖書資料查詢、中國知網檢索收集、整理國內外有關課程開發研究的論述,并進行深入分析。
(二)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是指在教育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對具有典型特征的學生和教育案例進行歸檔分析。然后針對其效果進行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做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科學結論。
(三)教育調查法
教育調查法是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育問題,運用觀察、問卷、訪談、測量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搜索有關事實材料,從而做出科學分析并提出具體工作建議的一系列教育實踐活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關輔助工具直接從課題情景中收集資料的一種教育研究方法。對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及實施中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態度的觀察,為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提供依據。
2.訪談法
本文以龍崗二職為例探析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重難點為提綱,有針對性的對專家進行訪談,力爭使問題得以解決,使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更加順暢。
三、結果與分析
(一)龍崗二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案例
1.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背景
國家對職業教育的觀念已經開始發生轉化,它不是大學以及高中的墊底校,而是提出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這一職業教育應該走的特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將為企業提供具有良好素質的技術型人才。
我所在的學校龍崗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是廣東省重點中專。在校生兩千名左右,設有眼視光、高星級酒店與服務管理、計算機游戲與動漫制作、社區服務等 9個專業。其中社區專業是我校的品牌專業,承擔社區服務人才培養任務的中等職業學校之一。在響應培養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呼吁后,按照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要求,為盡快擺脫“學科型”課程體系的束縛,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成品型”教育。從龍崗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社會大眾的傳統思想,以及社會的需求,龍崗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通過對各個行業的調研,把學校學生的工作崗位定位在服務于社會的工作人員。社區服務人才是目前各個社區較為缺乏的,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更是緊缺,但是在中職學生培養教程和社區人才培養中沒有明確的社區體育指導方案。因此,龍崗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以社區體育緊缺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對社區體育專業進行校本課程開發。
2.結合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的調研工作
通過深入走訪社區服務工作站和相關的體育文化公司,了解社區體育服務的需求,進而進行課程的開發和設計。通過走訪和調查發現基本的體育課程難以滿足社區體育服務型人才的需求,并且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策劃等能力較為欠缺,這一原因不僅是學生的專業體育知識的欠缺更多的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所造成的。
通過與社區和企業的溝通交流,參照他們的意見,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選取兩至三項體育運動項目,對學生專門指導,并提供給學生的足夠的實踐機會,讓學生的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得以升華,促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融為一體。
3.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的培養模式
(1)通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通才教育是指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個性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2]。通才教育核心是強調人的全面發展,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在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中的體現就是要求學生的有較全面的知識儲備,涉獵范圍較廣但都基本能夠勝任的社區體育工作。
(2)專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專才教育一般是指以培養具有某一學科基本理論、知識技能能夠從事某種職業或進行某個領域研究的人才為基本目標的教育模式[3]。專才教育的培養側重于應用,在社區體育服務中的體現主要是能夠在某個項目上有所見長,能夠獨當一面。
4.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的效果
(1)參與賽事效果
在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的指導下,結合實際的需求,我校學生參與了一系列賽事的志愿服務和助理裁判工作,并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參與的國際賽事有:“WTA深圳站公開賽”、“2015年高爾夫深圳國際賽”、“2014年洲際男籃巔峰爭霸賽”、“‘中歐杯足球挑戰賽”、“2014年亞洲女子排球錦標賽”、“第五、六、七屆國際自行嘉年華”;
參與的全國賽事有:“2013-2014全國男子、女子排球聯賽”、“2014年全國第十二屆籃球城市交流活動”、“全國第三屆老年運動會秧歌交流大會”、“2014年全國‘三對三籃球賽深圳賽區選拔賽”、“2014年紅牛企業籃球爭霸賽”;
參與的市、區賽事有:“深圳市第九屆外來青工文體三人籃球比賽”、“深圳市市民廣場的千人跳繩大賽”、“龍崗區首屆救生員大賽”、“龍崗區全民健身游泳比賽”“2014年龍崗區第十屆外來青工文體節‘三對三籃球賽”、“龍崗區第四屆運動會游泳比賽、田徑比賽”、“2014年龍崗區第二屆游泳救生技能比賽”、“龍崗區第四屆運動會閉幕式暨首屆戶外休閑節開幕式”。
(2)培養模式升學效果
在學生出口方面,我校體育特長生也得到了全國知名大學的青睞。2014級共有14人被本科院校錄取,其中北京體育大學2人,武漢體育學院1人,深圳大學3人,中山大學1人,廈門大學1人,天津體育學院1人,沈陽體育學院1人。
5.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實施效果反饋
為了日后更加完善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適應社會的需要,帶隊教師與賽事主辦方和社區管理人員進行了座談。關于課程實施效果,摘錄了如下部分訪談記錄。
師:你對學生的表現有什么感想?
賽事主辦方:如若不是你們介紹你們的單位,我們真的不敢相信他們是中職的學生,他們工作認真負責,態度積極,針對學生的表現我們很是滿意,愿以后有更多的合作機會,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機會。
師:你對學生的社區體育專業水平怎么評價?
社區管理人員:貴校的學生針對社區體育專業這塊的知識儲備和實踐操作能力得到了我們領導和員工的一致認可,貴校學生的社區體育專業水準能夠滿足我們社區體育服務的需求。
6.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實證小結
對于龍崗區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所做的中職學校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開發與實施課程研究,從效果來看,該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已經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該課程開發和實施成功的經驗在于“以學生為本,以服務于社會”的理念灌輸了整個過程。
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的開發主要將社區專業和體育專業知識相結合,在強化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得以升華。通過學生反饋,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更多的將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融為了一體,而不是簡單地理論知識,實訓和操作能力更能調動中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通過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實訓一體化”的開發,將體育知識和社區專業相柔和,使我們發現了課程設計之初沒有預測到的效果,即“實訓一體化”校本課程對中職學生的吸引力更大,有針對性的校本課程的開發更有助于在滿足社會需求和學生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
四、結論與建議
(一)踐行“實訓一體化”社區體育校本課程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需踐行“實訓一體化”社區體育校本課程。一方面是為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只有不斷完善和改進“實訓一體化”社區體育校本課程,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和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踐行“實訓一體化”社區體育校本課程是對該課程的效果最好的檢驗。
(二)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對“實訓一體化”社區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將意味著“實訓一體化”社區體育校本課程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如:該課程的開發可以吸引企業的參與,根據企業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劉立新.德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0):18-23+37.
[2]史玉華,李詩明.“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的取向[J].教書育人,2012(30):8-9.
[3]王雨帆.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