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


【摘 要】 《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讓學生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能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尊重事實、勇于創新”。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本文主要是針對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證據意識培養的實踐分析,希望能為讀者解答疑惑。
【關鍵詞】 證據意識;初中物理;實踐
在初中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勇于創新、尊重事實、敢于質疑的態度,新的物理課程的改革將科學探究列入了新的課程標準。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成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什么是證據意識呢?證據意識就是指人的頭腦對于能夠證明某事物的真實性的有關事實或材料的反映。物理教學的核心就是科學研究,在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教學下,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們的開放性思維,讓同學們在實踐過程中實事求是、提出假設、證實猜想。而能夠讓學生做到這些就必須先要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培養學生證據意識就是在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探究過程中必須有實在的證據證明自己的猜想。而原有的知識亦不能束縛自己的思路,亦不可以完全解釋自己的判斷。
1. 證據意識培養的意義
證據意識培養,就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培養證據意識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外在修養,也是培養學生的內在修養。證據意識的培養更是將知識與精神文化結合,從而提升自身的素養。有一句話說的是“最重要的東西是智力活動的習慣和融入身心的原理”,因此,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就是塑造健全的人格修養。證據意識是一種人的自我意識,也是人對自我學習的一種認識,更是對學習與生活的一種態度。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證據意識是一種具體的證據與事實,但事實不一定就是證據。物理是一門探究真理的學科,必須講究實事求是。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不僅僅是塑造學生的人格魅力,還能增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證據意識的培養要求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講究真實,必須搜集證據證明自己的判斷。證據意識的培養不僅有以上優點,證據意識的培養還能促進學生積極學習,還能加強學生證據意識和提高全民的文化修養。
2. 初中物理證據意識培養現狀
學生證據意識多存在以下現象:(1)多余猜想隨意刪除。(2)“問題數據”粗暴刪除。首先說的是多余猜想隨意刪除,對于摩擦力的猜想,可以提出很多,如: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摩擦力與壓力大小有關、摩擦力與接觸面大小有關、摩擦力與施力方向有關。而學生之間的討論也是多種多樣。對于摩擦力的這幾個猜想,如果老師認為關于摩擦力的猜想中,某一個與事實證據不同,則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會忽略掉這一個猜想,這就是多余猜想隨意刪除現象。老師在此過程中,就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影響激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教師在課堂上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用,不應該用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否定學生的猜想。在教學過程中,不論哪一種猜想,必須用自己的理論依據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教師對猜想的處理不根據學生已經具備的經驗與知識來進行分析,應該圍繞課本來進行討論。其次要說的的是“問題數據”粗暴刪除現象,例如凸透鏡成像問題的處理。在《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之中,學生對實驗結果的處理,見下表:
經過學生與老師的共同分析,學生覺得這組數據的結論比較復雜和比較無規律,覺得不知從何分析此組數據,如果教師覺得此組數據中有兩類數據存在問題應該剔除掉,為了得出正確結論告訴同學哪些存在問題應該剔除,此時學生就有可能記住老師的話,而忽略掉一些知識。此種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不利于傳遞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應該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對待收集的數據時應該區別對待,不符合結論的數據應該進行討論,重新收集得出結論,檢查實驗過程中存在的漏洞,重新審視數據,不可隨意刪除。培養學生收集數據以及處理數據的能力,在可以信賴的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收集數據后處理數據。對一些正確的數據也應該重視,對一些存在問題的數據采取討論與重新展開分析。問如何根據實驗的目的與原理設計圖1所示電路,而實驗步驟是先連接電路,合上開關,調動滑動變阻器,使兩端的電壓為額定電壓,觀察燈泡發亮程度,記錄電流表與電壓表數即可。在這個實驗上中學生要分析實驗結果,實驗數據記錄表格見下表。在此實驗過程中,如果由于實驗器材準備不充分,學生提出用其它的儀器充當所沒有的器材,老師也贊同學生的看法,學生就會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在以后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也會繼續之前的做法。這十分不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激發。
3. 證據意識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證據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做到“言必有據”,應教育學生不可隨便展開猜想,在經過充分的考慮與有實際理論依據后展開猜想。應該教育學生不可對自己的猜想不負責任,要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實驗情景,可以增加學生的現場體驗,有利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猜想。其次,在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應該教育學生對數據結果進行多次檢查,讓數據更加準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不可以發表誤導學生的言論,應該實事求是,并且,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不可以教授學生一些有誤差性的知識。最后,面對數據時,教師的態度應該處于一種中立狀態,不可表露一些誤導學生的態度。對于學生來說,由于誤導性的一些知識,會導致誤差理論的逐漸滲透,可以產生一些“正確處理問題”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證據意識作為一種課堂生活,習慣事事用證據意識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要引導學生對問題提出質疑。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循序漸進發展的,在學生提出一個新的物理發現時,應該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搜集證據,再通過自己的一些理論知識適當地引導學生用書上的概念來回答自己的猜想。證據意識算是一種對于任何的理論,必須追問其根據的態度。在教學中,不應該盲目地追求一種死板的思維方式,應該重視證據意識的思維方式,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在無任何事實依據之前都必須存在疑問,這是證據意識的一種態度。
證據意識作為一種人的頭腦對于能夠證明某事物的真實性的有關事實或材料的反映,是思維的各種總和。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就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在任何猜想面前,首先要提出問題,然后再進行假設、進行數據處理、得出結論。這才是證據意識思維方式營造的思維行為過程。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應該將尊重事實作為一種基本的態度,知識是外在的,只有培養學生證據意識的思維方式,才可以將外在知識與內在知識進行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素養。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能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這是一種教育的目的,也是一種教育的關懷。科學探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收集數據、討論等,但在這些過程當中最主要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證據意識。證據意識時將這些過程串聯在一起的關鍵,證據意識的培養對學生的知識的掌握十分重要。培養學生證據意識十分的重要,是課程賦予教師們的重要責任,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證據意識。
【參考文獻】
[1] 浩文. 博弈論視點下的旁觀者效應解讀及其破解策略[J]. 中外企業家,2009(22).
[2] 王麗. 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實踐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
[3] 江若鋒. 探究式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4(2).
[4] 巧瑩. 新課改下利用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 新西部(下半月),2007(4).
[5] 喬海英. 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實踐——以《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一節為例[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