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萍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重視學生獨立自主習慣的養成教育,讓他們在質疑、調查、探究等實踐活動中,改變以往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質疑能力;質疑習慣
新課程改革關鍵在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怎樣讓學生養成質疑能力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意識地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設置情境,促學生具有質疑的“能”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是簡單地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要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各種質疑的教學情境,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讓知識發生碰撞,誘發學生質疑的熱情。
1.創設問題情境,點燃質疑激情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深入發掘教材中的某些現象和事例之間的矛盾關系,然后結合實際學情,這樣才能恰如其分地設疑發問。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心理,引導學生不斷轉變思維方式,只有通過不斷強化訓練,學生才能理清事物之間的聯系。如教學《翠鳥》一課時,我說:“我認為最后一段應刪除,因為前面不論是對翠鳥外形的描述,還是對翠鳥生活習性的描寫,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而結尾卻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捉翠鳥,這段文字與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不相符。同學們有何想法?”這下學生質疑的激情一下被點燃了,經過一番爭論,得出結論,此段不但不應該刪去,還是本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樣一個精妙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迸發出質疑的激情,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和加強。
2.改變教學策略,明確質疑方向
新課程改革同時也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在教學中更加注重探究體驗。教師針對每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在探究內容的基礎上引發學生思考,發現自身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設計多種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探究體驗,搜集和整理各種信息,通過探討找出問題的解決思路。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交流思考、探究并獲得成果,對這些成果互相評判并簡單歸納。在這個過程中,教學不僅僅是以解決問題為終極目標,也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就相應地提升了。
二、善于引導,促學生把握質疑的“巧”
陶行知先生說過:“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這就告訴我們,其實質疑并不容易。學生不善于質疑的原因是沒有掌握質疑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質疑的技巧,提升質疑能力。
1.善于從課文中質疑
(1)針對課題提出質疑
每一篇文章的課題便是這篇文章的文眼,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課題尋找突破點,進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使其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把控全局,又要因勢利導。
(2)結合字、詞、句提出質疑
當學生面對一篇新的課文時,很多字、詞、句的問題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都能夠解決,但有的詞句含義比較深邃,不進行認真思考難以理解,這就是學生應該質疑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這些提出質疑,并逐一解決。
(3)抓住關鍵句、重點句、中心句提出質疑
課文的關鍵句、重點句、中心句都是需要學生認真把握的,有的甚至很難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緊緊地抓住這些句子,通過各種方法從中發現疑問,引導學生質疑。通過這樣的質疑解難,學生對這篇課文的中心以及寫法就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了。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寫作方法、作品背景等方面去質疑、思考和解疑,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善于從問題中質疑
對于很多不善于質疑的學生而言,教師提出的疑問對他們具有很大的啟發,他們會有樣學樣,照葫蘆畫瓢。因此,教師的質疑要慎重,要做好質疑的示范引領,設計的問題既要能激發學習興趣,又要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實現問題的層次化,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質疑的快樂,通過不斷強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問題的解答中去突破教材的重難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對質疑的模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我們平時注重示范、引導,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掌握質疑的技巧,從而學會向老師和同學質疑,把學習內容引向深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既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
三、營造氣氛,讓學生形成質疑的“風”
針對學生質疑能力不斷弱化的教育現狀,作為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來營造質疑的氛圍,使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形成一種質疑的風氣。比如設立“質疑本”,引導學生將產生的疑問或者在無意之中突現的靈感,及時記錄在“質疑本”上,作為今后深入學習的基礎。同時可以設立“質疑對對碰”等專欄,師生將自己的問題在專欄征答,也可以隨時解答別人的質疑。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平等參與,教師要對學生的“質疑”與“回答”予以及時的評價,教師既要做好運動員,又要做好裁判員,要鼓勵學生多維思維、一問多答,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還可以在課后專設質疑時間等,如果學生長期受這樣的訓練,形成一種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的風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學生質疑能力的養成有很多途徑,教師有意識的引導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種,相信在老師的因勢利導下,每個學生都可以迸發出耀眼的火花……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