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是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素質教育對初中政治老師提出的新的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與自豪感,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政治;文學自信;教學策略
一、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我國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超級大國,樹立文化自信是每個國人都應做到的,尤其是對處于身心成長關鍵期的初中生來說,更應該傳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有著積極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文化觀。首先,文化自信本就是初中思想政治的一個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與信念,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且文化自信的樹立會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學習活動,逐漸獲得素質教育下所要求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這些都有利于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第二,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能夠幫助學生健全人格,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收獲更多的友誼。同時會影響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與思想行為,在正確價值觀的引領下促進學生向著更健康更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初中生年齡小,心智還不夠成熟,遇到事情容易感情用事,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性與理性相結合,學會調整心態(tài),培養(yǎng)崇高的品德。理性精神主要表現為理性判斷、辯證思維與獨立思考,要求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政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并糾正學生心理上的文化自負或自卑感,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自信,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精神非常有幫助。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學生來講,樹立文化自信本身的內涵就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對中華民族文化進行傳承與發(fā)展同時融入新時代的特色,實現自我價值,并繼續(xù)推動人類文化向前發(fā)展。中學政治教育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思想,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正確方向,才能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增強民族歸屬感,從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 初中政治課堂學生文化自信培養(yǎng)的途徑
(一) 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初中生的學習壓力逐漸加大,在面對理論性比較強的政治時,容易出現上課聽講缺少耐心,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現象,因此在政治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首要條件就是要讓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合理設置教學課程,豐富政治課堂的教學內容。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開展初中政治教學要堅持素質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強化對學生心理發(fā)展教育與思想培養(yǎng),在日常的政治教學中融入對學生精神層次的引導。教師要深挖教材中的信息資源,并將政治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在課堂多為學生擴充知識,讓學生對政治的想法和認識得到轉變。例如在學生“高舉旗幟,科學發(fā)展”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文化自覺的切入點入手,搜集一些報紙、網絡上的時事報道為學生講解,增強政治課程內容的真實性,拉近教材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為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覺提供理論依據。擴展信息資源的渠道有很多種,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實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自行利用報刊、網絡等查閱資料。另外,課堂教學為提高課堂氛圍,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給予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對話式的教學方式,在課上教師可以和學生展開文化自覺相關的探討,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允許學生對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觀點提出反對意見,通過探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文化自覺性。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教師不能局限于政治這一門學科,要善于綜合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強化學科間的聯系。
(二) 創(chuàng)新教學平臺
對學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單純依靠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而且課堂上除了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外,還有其他眾多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師要積極擴展教學平臺,豐富學生的學習渠道。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特點,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政治教育平臺,在平臺上發(fā)布相關的教育內容,供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學習。建立班級網頁和網絡論壇,讓學生在論壇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為了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政治教學質量,教師要多在平臺上發(fā)布一些國家社會正在發(fā)生的熱點新聞或者國內外先進學者的思想動態(tài),讓學生對時事政治能夠及時地了解和學習。除了構建政治教育平臺外,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給學生建立政治文化樂園,可以在班級里開設政治學習角,放置一些與政治相關的書籍、報刊或者各種資料,供學生翻看,也可以設置政治評論區(qū),讓學生針對當下的政治問題進行討論,等等。通過各種措施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文化魅力,更加主動地關心與學習政治,還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相互交流,從而豐富文化內涵,增加文化自信。
(三) 多組織政治實踐教學活動
談起中學政治,我們更多想到的是學科理論性,但是實際上政治也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學好中學政治,單靠坐在教室里聽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走出教室,投身于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檢驗,而且學生有效提高文化自信也需要政治實踐活動的幫助。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政治知識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將理論與活動相結合。可以開展的政治實踐教學活動有很多,比如鼓勵學生開展書法、繪畫、詩詞等有關的社團活動,或者觀看文化鑒賞類的節(jié)目,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會文化、感悟文化,提高人文素養(yǎng)。也可以組織各種主題的校園文化節(jié)或者班級內部的文化活動,通過參加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文化自信。另外,教師也可以多與學校溝通創(chuàng)造機會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文化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去當地的文化古跡、文化館、紀念館或者博物館等地參觀,讓學生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指引。通過強化校園與班級的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機會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也要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廣播等媒體了解主流文化,將傳統(tǒng)文化與當下主流文化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意識。
(四) 注重學生個人品德建設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中學政治教學要求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對于學生個人品德的培養(yǎng)是重要的教學內容,要求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時學生個人品德的塑造也有利于幫助學習提升文化自信。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呢?筆者認為政治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多搜集優(yōu)良品德故事,用事例感化學生,并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教育,多為學生分享體現民族精神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歸屬感,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從而提高文化自信。
三、 結語
總之,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視,積極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政治教學平臺,多組織實踐教學活動,通過有效的教學措施,切實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沈宏.初中思想品德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17(37).
[2]本刊編輯部.教科書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J].今日教育,2016年10期.
[3]任紅艷.培養(yǎng)中小學生文化自信[J].新絲路(下旬),2016年12期.
作者簡介:
潘成野,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鳩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