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
摘 要:個體的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學生群體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差異。其中最重要的學生群體差異是男女生的性別差異,這決定了男女生有著不同的心智發展潛能和需要。在班級管理中正視男女生差異,既能夠促進學生共性上的成長,也有利于形成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關鍵詞:性別差異;班級管理;因性施教
社會是人類通過各種關系聚集起來的一個群體,從先天差異來說,人類分為男性和女性。在人類社會,最大的差異就是男性與女性的差異。無論是先天的生理特征,還是后天的心智能力,男性與女性都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為大千世界增添了五彩斑斕的亮色。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我們暫且把“能力”與“智力”等同來看。智力,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認知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思考、判斷、想象等的信息加工能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是構成智力的五種基本要素,男女之間在智力因素發展總體上是相當的,幾乎不能作層次高低之分,只是存在類型差別。
既然在智力上不存在性別上的差異,那么,我們通常所說的男女生性別差異指的是什么?我粗淺地認為應該是心理上的差異。受遺傳、環境、教育和個人主觀能動性等方面因素的影響,男生和女生在心理上存在發展的差異性,這一點毋庸置疑。從教育的角度來說,這種差異是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就需要“因性施教”。
如果說教育需要“因性施教”,我認為,學校教育活動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兩個內容,即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因性施教”應貫穿于這兩個方面。如從育人角度考慮,“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載體。那么從一個班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來看,更要明確男女生本身的差異,從而在班級管理方法上“因性施教”。但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無論是對問題的分析還是方法的運用以及治班策略的制定,很多教師過多關注班級整體現象,從而忽略了現象背后所存在的一個因素——性別差異。
一、班級管理中“因性施教”的重要性
什么是班級管理?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成都市武侯科技園小學曾寶蓉校長曾把“班級管理”分為班級中的“管”和“理”。她認為,“管”包括管班級發展方向、管學生成長動態、管班級成長環境;“理”則包括理一日常規、理班級公約、理班級事務。綜上所述,班級管理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社會活動,這一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好的班級管理能夠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鍛煉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結合以上內容,我認為,“因性施教”在班級管理的運用中可以更好地端正男女生對性別的認識,可以充分挖掘男女生的智力潛力,可以健全地發展男女生的心理素質,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了學生共性與個性的全面發展,實現一個人的生命化發展。
二、班級管理中“因性施教”的基礎
1.明確的教育理念
作為班級管理中的執行者,教師必須要有明確的教育理念。美國教育家愛默生曾說:“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現代教育更是把“尊重學生”高掛于任何理念之上,但“尊重學生”不宜在殿堂上高呼,應該植根于土壤與學生相依。具體到班級管理中,“尊重學生”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化發展,其中必然包括學生的性別差異。在國家大力提倡“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今天,教師應明確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規劃時明確活動目的。
2.系統的知識儲備
班級管理體現的是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管理者所具有的知識與能力。在班級管理中“因性施教”,必然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對男女生在性別差異上所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心理差異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比如說,男女之間的心理差異,主要表現為男女氣質的差異。一般而言,男生的性格偏向于理智型或者說是意志型,男生常常與豪爽的、勇敢的、堅強的、果斷的、主動的等詞語聯系在一起;而我們通常形容女生是文靜的、膽怯的、嬌弱的、猶豫不決的、被動的,屬于順從型人格。在學校與課堂中,低年級的男生表現為淘氣調皮、愛搗亂、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愛學習、欺負女生、容易打架等,到高年級則表現為活躍、愛發言、競爭性強、好勝心旺盛。女生就大不一樣了,她們一般很重視人際關系,為人和善、樂于助人,上課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按時完成任務、合作性好,但她們時常會流露出恐懼、焦慮和沮喪等情緒。
當管理者對這些內容有所了解之后,才能較為明確地區分哪些問題是性別上的差異,哪些問題是個體上的差異。“因性施教”并不是指每一件事情都從男女生性別差異去解決,而是從根本上實現男女生之間的全面發展。因此,管理者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3.科學的學情分析
班級管理策略制定前,必然少不了學情分析,但是在“因性施教”前,要先明確班級男生和女生存在的差異性。除了男女生本身因為生理結構而導致的差異之外,還存在個體差異性。學情分析時,不能簡單地定義為“男生26人,女生11人”,應從班級男生或女生整體呈現的狀態來分析,再具體分析個體情況。當然,學情不斷在變化,管理者的學情分析也要及時進行更新。
以我所任教的班級為例,這個班級男生和女生的差異明顯體現在“能力”方面。女生管理能力較強,性格較獨立,能夠獨立地完成一件事情,并且有自己的想法。而男生恰恰相反,自我管理能力較弱,做事不夠主動,較依賴他人的想法,并且在遇到問題時很難有自己的想法。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男生和女生的差異也受“群體”的影響。整個女生群體發展逐漸“強勢”,而男生群體卻漸漸“弱勢”,班級呈現出一種“陰盛陽衰”的局面。
科學的學情分析使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能夠考慮得更全面,制定策略更完善,目標更精準。
三、班級管理中“因性施教”的策略
1.揚長
揚長策略,指教育應該針對男女生生理和心理差異,采取適當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對各自智力因素和心理特征中具有優勢的能力予以強化和發揚。
例如,通過調查,發現班集體中男生和女生有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可以在班級活動中設立“男生節”和“女生節”,專門進行男生的活動和女生的活動。男生可以進行轉陀螺、打籃球比賽,女生可以進行呼啦圈、講故事比賽。在評選優秀學生時,也可以設立“優秀男孩”“優秀女孩”,在男生和女生群體中都建立榜樣。
在班級管理中,同樣可以利用群體的力量建立榜樣而改變班風。以我任教的班級為例,在上述學情分析后,為了調整這種局面,更為了使男女生都能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在確定班級管理規定和處理日常事務時,我特別注重以性別差異為前提進行教育和管理。
這個班級的女生很愿意為班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比較耐心和細心;相反,男生大多數只想到玩,甚至連自己本身的值日工作都會忘掉,更別提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因此,在一次上完書法課后,我看著滿地的書法練習紙和地板上點滴的墨水印,再看看顯然已經收拾好了自己書桌的男生,問:“有誰能夠幫忙收拾一下教室?”結果意料之中,很多女生舉起了手,“老師,我來。”“老師,我也可以幫忙。”……可是,這個時候,男生依然沒有想幫忙的意識。結果,還是女生打掃干凈了教室。在隨后的一節課上,我就專門說了這樣一種現象:“同學們,今天老師覺得我們女孩子實在是太棒了!不僅能主動幫忙打掃教室,而且在沒有老師指揮的前提下自覺地安排好任務,迅速、有效地進行打掃。我實在是太佩服你們了。就是不知道男生有沒有這樣的能力?”說完,我故意看了一下男生,結果,天生不服氣的男生說:“有,我們也不差。”“是嗎?那我以后可要注意咯。”我用有點不相信的語氣說道。之后,我再也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后來,在一次書法課后,當我走進教室,發現男生開始收拾書法紙,并且拿著拖把拖地,甚至還有人專門拿著抹布幫忙擦掉桌子上的墨水印……慢慢地,經常能看見男生主動幫忙擺桌椅、收發作業的身影。
2.補短
補短策略,指教育者要針對男女生生理和心理差異,采取適當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對各自智力因素和心理特征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予以彌補和修復。簡單地說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揚男女生各自的優勢,同時又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彌補各自的弱勢和不足。
例如,在確定班級管理人選時,挑選能力強的女生和能力較弱的男生來合作。能力強的女生性格較強勢,并且在言語態度上比較霸道,很容易引起被管理學生的不滿,而能力較弱的男生管理能力雖弱,可是卻比較能顧忌被管理學生的感受,反而頗受同學喜歡。因此,讓這樣一對性格差異較明顯的學生來合作管理,剛開始確實會出現許多問題,例如,女生經常抱怨男生不會管理,男生經常埋怨女生太嚴厲。一個星期后,利用一次班會課的時間,我讓同學們都來說一說這樣管理行不行。自然,有支持女生的,也有支持男生的。但就在這樣的爭辯中,同學們懂得了作為值日班長不僅是一種干部身份,更是一種責任,而這一責任的履行需要方法,不是簡單的“某某某,閉眼做眼操”“某某某,閉嘴”“某某某,快坐好”……而對于男生來說,他們也意識到了管理不是當好人,送順水人情,而是需要維護班級的良好秩序。慢慢地,女生也會善意提醒他人注意事項,男生也會較主動地管理班級。
無論是揚長還是補短,它們的最終目的是統一的,都是促使男女生的智力和心理得到完善而良好的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智力潛能和心理潛力,最終培養出心智健全和優秀的人才。
如果在班級管理中只是就事論事,就個人的事情論個人的事情,那么,顯然不利于整個班級班風的形成,更不利于男女生性格發展的全面性。在班級管理中,不能忽略男女生的性別差異,要看到班級存在的“群體效應”,更要善于折射這種效應,使之健全男女生性格的發展,達到“雙性化發展”,雙性化的關鍵點是在正視性別差異的前提下,擺脫傳統文化對性別的束縛,男女生相互學習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說到底,雙性化教育是順著孩子天生的性別傾向加以引導,使孩子首先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別傾向,發揚自己的性別優勢,在此基礎上再向異性學習。在班級管理中施行因性施教和雙性化教育相結合的策略,有助于養成個體的雙性化人格。貝姆認為,雙性化的人適應能力強,在各種情景中都能夠取得成功。在具有雙性化人格的個體身上同時具備兩性的興趣和能力,尤其在心理氣質方面具備男性與女性的長處與優點。他們既獨立又合作,既敏感又豁達,既自信又謹慎,既熱情又成熟,“靜如淑女,動若英豪”“綿里藏針,柔中有剛”就是這種完美人格的詮釋。
參考文獻:
[1]程達.教學目標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程達.人生教育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9.
[3]章梅芳,劉兵.性別與科學讀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