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夢琪
摘 要:2017年教育部新頒布的課程標準對小學科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學教師就需要更多的理論儲備和教學思考。試論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
關鍵詞:教育思想;陶行知;小學科學
2017年教育部頒布了新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縱觀整個標準,不難發現,新課標將“探究學習”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探究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那要如何在小學科學課堂開展“探究學習”呢?早在1946年,陶行知先生就在《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中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這對我們現在的教學仍有不少的指導和啟發價值。
一、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觀察”是所有科學探究的第一步。兒童對身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但有時他們的觀察是無序的、低效的。教師要做的是,放手讓他們自己觀察,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培養他們全面的觀察能力。如在“校園里的植物”的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觀察植物的特點,他們興趣盎然,一下子就能說出很多特點。雖然答案很多,但是卻雜亂無序。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孩子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植物:根、莖、葉、花,直到果實和種子,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觀察植物一年四季的變化,開闊他們的眼界。
二、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談
“交流”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一環。其實,在各科的課堂上,科學課的舉手率是比較高的,可惜有些教師往往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唯恐孩子回答出錯拖慢課堂的進度,害怕孩子提出的問題自己回答不上來。這無疑是科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質疑”,其實就是在解釋這個問題,既要鼓勵孩子大膽質疑,也要提醒孩子注意質疑是否合理,更要引導孩子接受別人的質疑。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的語言更加豐富、思考更加深入。
三、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
“做實驗”是孩子們對科學課的第一印象,也是他們的最大期待,更是科學探究的核心。由于科學教師隊伍參差不齊、人手不夠,科學課有時會淪為“科學知識課”,讓孩子們覺得索然無味。如“熱空氣和冷空氣”一課,要求孩子知道熱空氣會上升、冷空氣會下降。有些科學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甚至讓學生背誦知識點。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只需要做個小小的點火柴實驗,讓他們用手感知蠟燭上方和四周溫度的區別,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解放兒童的雙手,放手讓他們去做,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思
“動腦思考”是科學探究的精髓。陶行知《手腦相長歌》中說道:“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科學課堂不應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也不應是教師的“應聲蟲”,教師應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獨立的想法。如“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一課中橡皮泥小船載物的實驗,教師不應替孩子做決定,而是作為旁觀者,必要時提出一些建議,幫助他們完成實驗。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一步步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五、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社會
科學探究不應該僅限于課堂上,更應該擴展到大自然、整個社會。這樣才能使科學課堂更接地氣,讓所教知識更便于孩子的理解。如《我們的食物安全嗎》一課,關注的是我們實際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這一熱點問題。孩子們本身對于這個問題就了解不少。教授這節課時,教師就要更多地結合孩子的現實生活,可以從社會上流傳較廣的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入手,將科學課堂打造成與大自然、整個社會相結合的立體課堂,才能擴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六、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之能學習自己渴望的東西
科學課中的探究活動,不是為了探究而探究,應該是區別于其他的課堂的重要標識。因此,科學探究不應受到時間的限制,它可以延續兩節課甚至更長課時。記得聽到的“魯濱遜的小木屋”一課,就是4節課為整體的系列探究課。第一節課,完成小木屋木框架搭建。第二節課,探討屋頂上的樹葉要怎樣鋪設才能有更好的防雨效果。第三節課,動手制作小木屋,并進行實驗。第四節課,教師展示學生前三課的照片,共同交流實驗中的體會。一個長達4節課的科學探究活動,打破了時間的限制,給了孩子們充分的探究時間,讓他們受益匪淺。
陶行知作為中國現代教育的先驅,他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至今依然熠熠生輝。新課標“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學知識,發現和提出生活實際中的簡單科學問題,并嘗試用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進行解決,在實踐中體驗和積累認知世界的經驗,提高科學能力,培養科學態度,學習與同伴的交流、交往與合作”,這正與陶先生的思想相契合。只有在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光輝照耀下,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將探究進行到底,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課堂觸及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思想烙上科學的印記。
參考文獻:
[1]盧國浩.科學引導設計探究計劃,提高小學科學探究效率[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5).
[2]喬治國.淺談小學科學探究材料選擇的價值取向[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7).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