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多種教學方法開始在我國興起,生活化教學法就是其一。將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機。重點探究了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為小學數學教學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小學數學;應用
教育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歸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一種更為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更易激發起他們積極的學習情感,值得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和推廣。
一、生活化教學法的意義
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使無聊、枯燥的數學概念、公式、符號等變成學生易懂、易學的知識,趣味小故事、形象鮮明的立體實物取代了過去單調的文字、語言描述,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2.豐富知識體系
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誠如此言,數學的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無法發現數學的用途。此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幫助他們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了解數學的魅力,從而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保持一個較為科學的學習動機,同時也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3.有助于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育在重視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激發他們的數學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學習有活力、有生機的數學,讓學生通過學習數學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養、提升生活質量。”從該課程標準中可知,生活化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應引起教師的重視。
二、生活化教學法的運用措施
1.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教師想要在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踐,建立生活與數學的聯系,通過創設生活化的具體場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授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比一比”時,就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小朋友,你們在家會不會幫助媽媽做家務呢?”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紛紛回答會。之后,我出示了多媒體課件,大家一起來看這個課件,這里面的主人公小芳和我們一樣,喜歡幫爸爸、媽媽收拾家務,你看,她正在幫家里人把洗好的衣服分類放好,并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啊!”小朋友們,小芳是怎么知道媽媽的衣服最多的?你們也來數一數,看看媽媽、爸爸、小芳的衣服各有多少件?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調動學生參與興趣
數學教師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時,僅單方面地創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何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例如,我在教授蘇教版三年級數學“千克和克”時,在課前分別準備了一些小道具:一支鉛筆、一個雞蛋、一個梨、一個杯子、一本書,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猜重量的活動: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嗎?在得到學生的肯定回答之后,我說:“老師也喜歡買東西,這是昨天在超市買的一些物品,同學們,你們猜一猜哪個最重?”有的學生說書最重,有的學生則說杯子最重……在學生爭論不休的時候,我讓他們上臺來親自掂一掂,來比較物品的重量。在掂過之后,學生們的答案依然不統一。此時,我便告訴他們如果想要確切地知道物品的重量,就需要用秤來稱一稱。這樣的教學設計,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比教師單純地講授效果更佳,也可稱其為一次成功的生活化教育。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自覺探索,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在課后作業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
1.布置適量的生活化作業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為學生留作業時,往往只重視習題的數量,大量的數學作業導致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有起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目的,反而會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一現狀,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講求科學的方式方法,適量的生活化作業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我在教授蘇教版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一課時,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就具有生活化氣息。作業內容為:請同學們回到家中之后,分別找出5種長方形物體和5種正方形物體,并將其寫在作業本上。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有效減輕了他們的學習負擔,更提高了其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2.布置探究性的課后作業
小學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時,不妨獨辟蹊徑,為他們布置一些自主性探究的課后作業,以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去尋找周圍一切跟數學有關的知識,來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有的學生列舉了從家到學校的幾種路線,有的學生探究為什么汽車的輪子是圓形的……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用途,從而養成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寶貴精神。
綜上所述,數學知識存在于生活中的萬事萬物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這一思想貫徹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生活化教學法,培養學生從周圍環境中發現數學知識的能力,提升他們的數學意識。
參考文獻:
[1]肖建英.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高效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6(3):534.
[2]鐘衛京.新課改力促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法[J].江西教育,2016(27):65.
作者簡介:潘春玲(1984—),女,漢族,廣西梧州藤縣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