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朝剛
摘 要:目前,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走進中小學課堂。初中化學是中考科目之一,在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多媒體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以及應用過程中如何做到和傳統教學有效整合的問題進行探究,希望這一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揮它的優勢,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化學;教學整合
初中化學知識點煩多,學起來很容易混淆。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知識傳授,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目前,多媒體已經走進中小學課堂,它以直觀、形象、知識容量大等優勢為我們的教育教學開辟了更加豐富的視野和途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化學教學,是教育現代化的需要。因此,教學媒體的合理利用,能使枯燥乏味的化學知識更具直觀性,更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的優勢,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化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輔助功能。
一、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上的作用
1.創造了有聲有色的學習氣氛,激發了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能使他們精神振奮,情緒飽滿,從而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傳統的化學教學,教師的講解占據課堂,學生缺少活動的空間,其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倦、抵觸的情緒。多媒體有著人工所無法比擬的功能,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從而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各種感官都調動起來,促使他們滿懷興奮的心情,專注課堂學習,地理課堂就會變得生動有趣,充滿活力,進而讓他們在輕松祥和的氣氛中獲得知識。
2.使化學知識變抽象為形象,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很多化學知識很難用確切的語言表達,還有一些微觀的化學現象不容易在教學中具體的體現出來。例如,化學反應問題,單憑老師的講解很難把反應過程清晰地傳授給學生,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往往理解不透。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就可以模擬化學反應過程,使學生看到反應過程中的分子、原子裂開與組合,從而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新分子,因而生成了新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一個個生動鮮明的圖片課件和生動形象的視頻材料,直觀形象地將化學反應過程展現給學生,從而培養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思維動機,進而全面深刻地掌握了知識要點。
3.增大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課節少,尤其到了復習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學生都有時間緊迫的感覺。多媒體教學具有展現豐富多彩教學內容的優勢,為初中化學教學尤其是復習階段的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課堂上能把更多的知識點呈現出來,大大地增加了化學知識的信息傳授量。例如,考試以后的試卷講解,借助多媒體展臺,很清楚地把正確答案和做題的思路展示出來,教師就不用逐題去講解分析,學生就能很直觀地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法,達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教學技術與傳統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1.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有效整合
多媒體功能再先進,歸根結底也只是一種教具,一種先進的輔助教學的媒體和手段。而人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自然人培養為社會人。化學學科實驗很多,如果教學中一味地采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實驗過程,代替真實的實驗操作,就會導致學生的實驗技能得不到鍛煉,并缺失了實驗成功的成就感和樂趣,更丟掉了實驗探究的內在動力,結果會適得其反。所以,為了達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就必須將實際實驗與多媒體教學技術完美結合
起來。
2.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
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為進行教學活動而準備的教學材料,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體現,我們充分運用了它形象、直觀、靈活、知識容量大等優勢,運用恰當,就能起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否則,會事與愿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畫面所吸引,而忽略了教師的存在,分散了注意力。因此,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一定要緊扣初中化學教學目標和要求,對課件要辯證地、有取舍地合理應用,不能過分追求其趣味性,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
3.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有效整合
人是教學媒體的駕馭者,機器要為人服務,而不能代替人。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需要感情的交流,這是被人所操縱的程序化的機器媒體所不具備的功能。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為了使多媒體教學手段更好地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發揮它的輔助作用,必須熟練掌握這一先進技術,同時認真鉆研教材,把知識講深講透,該要求的一定要求到位,該板書的一點都不能省略,做到科學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總之,多媒體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充分顯現出了強大的優勢。作為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技術,提高教學水平,協調好多媒體與傳統化學教學的關系,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使其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玉學.多媒體技術與初中化學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4):33.
[2]郭利紅.初中化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1(10):13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