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妮
摘 要: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在一、二年級寫話練習的基礎上,三年級開始訓練完整的篇章結構,內容方面以寫人記事和寫景狀物為主,這一階段是為學生以后的寫作打基礎的過程,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對待寫作這件事情上所持的態度,因此,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訓練有足夠的重視,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通過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和指引,使學生愛上作文,同時鍛煉學生的基本寫作能力。就此進行了淺析,發表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起步作文;教學
三年級是中年級的起始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小學生的識字量基本上可以滿足學生日常學習和閱讀的需要,也具備了一定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學方面,對三年級的學生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在一、二年級寫話的基礎上,三年級開始嘗試布局謀篇,作文不再是片段式的,而是以篇章式為主,內容方面都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貼近的,字數要求一般在二百字以上,三百字以下。這些看似簡單的內容對于從沒進行過正式作文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因此,教師合理正確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就這一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發表一些見解,僅供大家參考。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使學生有的寫
學生之于作文,最大的難題莫過于無話可說,從而在還沒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對作文產生了抵觸心理,覺得作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時間長了“作文難”就成了困擾學生的一大問題。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教師在寫作內容方面要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讓學生知道,作文的內容都是來源于生活,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發現許多值得寫的東西。引導的方式之一,是以說促寫,即在說話練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尋找生活的亮點。例如教材第一單元的作文訓練,在口語交際環節,老師和學生討論的話題就是課余生活,學生開始都會覺得課余生活不是上補習班就是寫作業看電視,沒有什么可說的,教師可以啟發孩子的思維,讓他們想一想課余生活中的一些有意義的瞬間,例如完成作業后和伙伴一起游戲,或者媽媽做的一頓可口的飯菜,也或者是爸爸在輔導自己功課時鬧的小笑話,引導學生將這些課余生活中的小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告訴學生并不是什么重大事件才值得寫,要學會觀察生活,從小事當中尋找話題。還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指導方法,就是在作文課上安排一些有意思的活動,請同學結合活動的過程進行寫作。例如第四單元寫觀察到的事情,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與學生一起做個小游戲,比如最普通的但也是效果最好的“給貓咪貼鼻子”,對這個游戲學生總是樂此不疲,在游戲告一段落之后,全班一起回顧游戲過程,請同學說說自己和其他同學的表現,然后引導學生將游戲的過程寫成日記。這兩種指導學生觀察的方式要經常使用,使學生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再寫作文就不會無話可說了。
二、重視讀書和積累,使學生會表達
學生之于作文的第二大難題,就是心里有話,不會表達,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寫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但語言干癟,描述呆板,用語匱乏,讀起來給人的感覺也是味同嚼蠟。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注重讀書和積累。首先是讀課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篇目本身都很適合學生閱讀和仿寫,例如《趙州橋》就是很好的狀物范文,《畫楊桃》可以用作記事作文的典范,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認真閱讀,在此基礎上學習和模仿一些經典篇目的寫作思路,最重要的是積累文章中的優美詞句。其次是讀課外讀物,近幾年,涌現出許多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兒童文學作品,比如《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作品,以其內容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語言上符合時代特點,被小學生所喜聞樂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計劃地展開閱讀,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進而應用到作文寫作中去。最后,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基礎上一定要重視積累的作用,安排學生堅持寫“小本本”或者寫日記,三年級可以以摘抄為主,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從而逐漸做到學以致用,豐富自己的作文語言。
三、給學生提供思路,使學生會方法
三年級學生還沒有進行過布局謀篇的練習,因此,教師要在這方面給予他們充分的指引,剛開始寫作時就要對學生的作文字數、格式、內容安排進行明確的規定和說明,例如指導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可以規定寫到二百五十字以上,三百字以下,最少要寫三段,第一段對人物進行簡單的介紹,可以是人物性格的介紹,也可是肖像的描寫;第二段寫具體的事情,突出人物的特點;最后一段總結全文,段落開頭要注意空兩格,標點符號一定要齊全。這種輔導看似呆板,實則很有實用性,堅持一段時間,學生的作文就有了雛形,最重要的是養成了布局謀篇的習慣,在此基礎上拓展訓練就會更加容易可行了。
總之,三年級起始階段的作文教學要注意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為以后的作文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慶飛.讓孩子在自由的世界里寫作[J].校長閱刊,2008(1).
[2]周成.我手寫我心:作文教學的創新初探[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200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