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玲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寫字教學中,要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直觀導入,激發興趣;抓住字的規律,啟發想象識字;寓識字教學于學生相互交往的活動中;寓識字教學于日常生活之中;寓識字教學于課外活動之中;在識字教學中滲透一些漢字的特點。
關鍵詞:低年級;識字教學;漢字規律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低年級段小學生的識字量明顯增加,但是小學生天生愛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學中出現回生的現象。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呢?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一些經驗,與大家共享。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搞好識字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以及學習其他學科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情境教學,盡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創造條件,讓學生“樂”學
1.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
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教、學生聽,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它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的狀態,成了知識的容器,而不是學習的探索者和創造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幫助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強,往往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年級教學反義詞時,提出做游戲說反話,看誰說得多、說得好。此時教室里響起拍手聲,對話聲此起彼伏,我說大,我說小,3分鐘時間20組生活中常見的反義詞都說出來了,把常見的反義詞說出來了,也記住了,學生的余興還不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直觀導入,激發興趣
小學生的感性認識比較強,對直觀、動態、色彩鮮艷的實物比對抽象的實物要有興趣得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畫或者多媒體等形式為學生創設情境。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激發他們內在的求知欲,能為以后的識字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識字“左、右”時,直接引出“在、友、石”等字形,漢字中有很多形相似的字,找出其中的規律,教會學生在比較中識字,能由一個字學會一串字。
3.抓住字的規律,啟發想象識字
漢字的表意功能非常強,字形與字義往往有直觀的聯系,也就是具有“據形索義”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這些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比如在教“休”的時候就可以告訴學生“這就是一個人靠著木頭上——休息”。學習“木、林、森”的時候我這樣教:一棵樹是一個“木”,兩棵樹排在一起就成了“樹林”,“三”在中國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三棵樹排在一起就成了“森林”。此外與之類似的字還有“晶”“磊”“淼”等。這樣學生在大腦中就能有一個清晰的畫面,字也就牢牢地記在大腦中了。
二、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會”學
1.寓識字教學于學生相互交往的活動中
低年級的學生樂于交往,教師要抓住這一有利的資源,讓他們通過認識身邊同學的名字來認識生字。我讓學生將自己的名字和拼音制作成卡片,每天上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每介紹完一批,就把這些卡片貼到班里的識字角上。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有主動去了解這些名字的意愿。教師還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去認識自己父母長輩的名字,向同學做介紹,這會提高識字效果。
2.寓識字教學于日常生活之中
學校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嶄新的環境,學生對學校充滿了好奇。校園環境也就是一個很好的識字環境,校規校訓、標語口號、歡迎的條幅、各種提示的標牌等,都是很好的識字機會,不但教會學生識字,還能引導學生熱愛學校的一草一木。還可以充分利用教室,設置專欄,開辟識字園地,利用黑板報、識字角等隨時隨地進行識字教學。
3.寓識字教學于課外活動之中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漢字隨處可見。關鍵是讓學生養成用心學習的習慣,留意周圍的事物,在活動中時時刻刻都能識字。為了學生的識字,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讓他們閱讀課外讀物。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選擇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讀物。如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童謠、古詩等,讓他們在活動中認識生字,也可以將生字制作成卡片,隨時拿出來讀一讀、認一認,不斷鞏固這些生字。
4.在識字教學中滲透一些漢字的特點
漢字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字是形聲字,部首表意,聲旁表音。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比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例如“螞”是螞蟻的“螞”,所以用蟲字旁,右邊表音,整個字讀“mǎ”。從這個角度思考、講解,學生基本能做到過目不忘。如“跑”“泡”“炮”“袍”這四個字都有一個“包”小學生很容易混淆,這時候就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有腳才能跑,水多了就要泡,有火就放炮,有了衣服才是袍。”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識記偏旁及其意義,很輕松地分辨這四個字。還有一些形近字, 找到形近字的差異,利用熟字減少筆畫識記新字的難度。例如先教“日”再教“目”“田”,先教“今”再教“令”,讓學生明白后者只不過比前者多了一筆。先教“鳥”再教“烏”讓學生明白后者只不過比前者少了一筆。抓住漢字的特點很快就記住了。
識字是一個反復的、長期的過程,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多種方法和途徑,增加漢字和學生碰面的機會。在具體教學中,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事物相結合,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在語言環境中學到的字詞是活的,帶著感情去記憶的東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