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雪
摘要:在當今信息社會,人們的學習與生活方式以及人們的文化特征和思維品質都受到了信息技術的影響,并且發生了改變。國家為了培養出合格的數字公民,現要求對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改革,要求將以往的“信息技術常識”教育轉換為“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本文分別為信息技術常識教育以及面向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進行了分析,又對信息技術學科信心素養的內涵與其課程結構的設計進行了探究,希望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設計與開發
一、從信息技術常識到面向科學核心素養
(一)基于“信息技術常識”的信息技術教育
互聯網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被廣泛普及,它的出現也使得社會的信息總量增長速度迅猛,它在滿足人們一定信息需求的同時,也加劇了人們的工作及心理負擔。因此,那時的社會對信息技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強化信息常識教育。信息技術常識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對信息技術工具的掌握以及信息的處理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技能與方法不斷融入到學生要解決的問題中,以此來培養學生們逐漸養成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習慣。
(二)基于“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育
近些年以來大數據技術和移動通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信息技術與社會各行各業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但也正是因為大數據及移動通信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一部分學生出現了過分沉迷于網絡的現象。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要求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要進行改革,改變原有的技能、常識性教育,使學生們在當代的數字化環境中,能夠合理的應用信息技術去處理問題,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數字公民”。“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們的綜合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中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以及自己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品格與能力。因此,要將核心素養具體落實到學生的學科課程教學之中,就一定要先明確該學科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培育工作起著要點整合以及指引方向的作用。
(一)具有信息意識
它也是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個體在參與一些與信息有關的認知活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知覺和感覺,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對信息活動的認知力與判斷力。信息意識一般表現在信息感知方面、信息應用方面以及信息觀點的形成方面。
(二)計算思維
思維是個體內在的一種心理認知的過程。計算思維主要包括,根據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存在的問題形式化;建立結構模型,組織數據并進行分析;通過對數字化工具的利用,形成能夠自動解決問題的方案;將方案系統化,用以解決相似問題等。
(三)數字化實踐力
實踐就是人們在現實環境中,通過對世界的認知,采取自我改變,從而實現創新和發展的整個過程。目前數字技術已經打破了傳統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形成了新的數字化環境,因此中小學生首先要掌握信息時代的技術工具,并具備相關的實踐能力。例如,能夠適應數字化的學習環境;能夠在數字化環境中解決問題;能夠利用數字化工具進行創新。
(四)信息社會責任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給社會成員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人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承擔著一定的信息社會責任,例如,遵守相應的法律和法規,合法使用信息技術;養成信息社會生活、工作及學習的好習慣,并保證開展的信息活動不能違背信息社會的道德準則;尊重多元的信息文化,并要了解信息社會這種多元文化間的差異。
三、面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的框架與結構
中小學生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時,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發展,同時還要強調學生們在態度、情感以及能力方面的發展。因此,面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在設計與開發過程中,要注意的是首先要了解學生當前需要什么樣的學習內容,同時也要注意對中小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知識為什么要學習,應該怎樣學習以及學習后應該如何運用所學內容去解決問題等等。
(一)樹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中小學的學科教育發生了改革。在改革過程中,要注重社會、主體以及科學技術三者之間的全面思考,絕對不能忽視人文性、科學性以及技術的綜合教育。因此,在設計信息技術課程時,需要首先樹立起中小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觀,再根據學科素養設定課程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及學習方法等,將學生的科學技術與個人生活、社會發展三者相互結合、綜合設計。
(二)建構學科概念體系
對于中小學而言,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課程,因此需要首先明確該學科的知識結構,從而才能更好的建立起學科概念結構體系。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課程特殊的學科教育功能,將信息系統、數據、算法以及信息社會等作為學科大概念,并將這些內容根據學生的核心素養要求滲透到具體課程中。
(三)設置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課程結構
為了滿足中小學生們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滿足他們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要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及學科大概念注重學生基礎技能的培養,同時也要注重中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發展。同時還可以根據中小學生不同的專長傾向,設置一些多樣性的學習模塊,還可以根據學生們的興趣愛好、職業傾向需求等不同的個性化需求對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拓展和拔高,設置出可供學生們選修的教學模塊,以此來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們的個性化發展。
(四)滲透項目學習的過程及方法
制造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技術工具、掌握學習方法,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應用創新的機會,使學生們逐漸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學科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終身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與研究能夠為中小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開發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施歌;中小學生數字素養的內涵構成與培養途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6年07期
[2]任友群;李鋒;王吉慶;面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開發[J];課程.教材.教法;2016年07期
[3]李德剛;數字素養:新數字鴻溝背景下的媒介素養教育新走向[J];思想理論教育;2012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