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燕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運用自然拼讀法開展小學英語教學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從分析自然拼讀法的含義和作用出發,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自然拼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自然拼讀;小學英語;教學
隨著我國社會開放程度的加深,英語語言能力成為未來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英語學科自然成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啟蒙階段,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但是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學往往采用灌輸式教育方法,學生死記硬背詞匯、句型和語法,造成了英語學習過程枯燥單調、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不高。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英語教材的知識容量進一步增大,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成為英語教師面臨的關鍵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自然拼讀法進入英語教師的視線,并逐漸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
一、自然拼讀的含義及作用
自然拼讀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拼讀方法,通過辨識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建立字母與發音之間的直接聯系,從而做到正確拼讀、正確書寫。借助英文字母的發音,5個元音字母與前一個輔音字母結合進行拼讀,在此過程中學習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讓學生聽到單詞讀音會正確書寫,看到單詞會正確拼讀,在掌握英語單詞讀音規律的基礎上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相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自然拼讀教學能夠解決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單詞記不住、不會讀的問題,使小學生逐步發現和掌握單詞拼讀規律,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同時自然拼讀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使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輕松地學習英語,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學習效率,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詞匯積累和閱讀能力,促進綜合語言能力的發展。教師應用自然拼讀法開展教學,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在發音和拼讀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不斷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結合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培養小學生的音素意識,提高學生的辨音能力
26個英文字母及其組合是自然拼讀法的基礎,只有熟練掌握字母及字母組合的常見發音才能逐漸領悟英語詞匯的發音規則及拼讀規律,為自然拼讀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字母發音知識,讓學生發現字母及其發音之間的聯系。例如字母分為輔音和元音,其中輔音字母包括單輔音和輔音字母組合,元音字母又包括短元音、長元音和其他元音,而短元音都有兩個發音,要讓學生牢固掌握不同字母的發音規則。其次,要在課堂中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思考,針對英語中的48個音素通過英文歌曲、視頻等形式讓學生在大腦中儲存更多的語音信號,不斷熟悉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音,逐漸發現和領悟發音規則,提高學生的辨音能力,為自然拼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興趣特點開展拼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
拼讀教學和拼讀訓練是提高學生拼讀能力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單詞拼讀機會,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領悟拼讀規律,真正掌握拼讀方法。首先,教師要真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高度的熱情中練習拼讀,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生活潑好動,善于形象思維,教師可以結合他們的認知規律,運用圖片展示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建立自己的認知,逐漸熟悉拼讀方法。其次,教師要組織學生以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拼讀練習,讓小學生在趣味與快樂中學習枯燥的知識,主動融入學習過程。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習內容設計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繞口令等,讓小學生進行分組朗誦,在反復的練習中深刻感受單詞的發音,逐漸掌握拼讀規律。
(三)結合閱讀教學鞏固和提高拼讀方法,指導小學生自覺運用自然拼讀法
英語單詞的拼讀和學習離不開語篇環境,只有結合閱讀教學進行拼讀訓練,將英語單詞及字母的發音與語句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單詞,練習拼讀,才能讓學生深刻感知自然拼讀法的妙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增加詞匯積累,舉一反三地運用自然拼讀法進行英語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簡單的小故事,讓學生在一些簡單句型中認讀單詞,運用自己學過的拼讀方法進行拼讀,不斷鞏固和提高拼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前的十分鐘,為學生分享一些有趣的英文小故事,利用多媒體播放聲音和圖像,與學生一同跟隨原音大聲朗讀,在此過程中逐漸感受字母及單詞的發音規則,不斷培養語感,提升詞匯積累。
總之,自然拼讀法是一種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英語拼讀教學方法,在實踐應用中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提升拼讀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將自然拼讀法與英語單詞記憶和英語課文閱讀充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中發現英語讀音規律,熟練掌握拼讀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詞匯記憶能力和語言積累。
參考文獻:
[1]張莉.淺議自然拼讀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7(13):145.
[2]孫靜娜.自然拼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8):18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