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可以在某些方面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對知識點進行析疑解惑,更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tǒng)教學和微課互相結合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維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就把微課引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一、 “微課”引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
講授式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最普遍的一種學習方式,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以電腦為中心的教學工具已經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目的都是為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達到最好的掌握知識效果,“微課”可以在某些方面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對知識點進行析疑解惑,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運用微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小學生沒有幾個不喜歡看電視或視頻的,我們?yōu)槭裁床缓煤美眠@一資源呢?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合適的環(huán)節(jié)播放微課,這樣令課堂教學的形式多樣化,學生的思維得到轉換,又可以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使一節(jié)課40分鐘均為有效時間。穿插于教學中的微課時間不能過長,短小精悍,達到目的就好,可以闡述某個知識點或者總結某個內容,給學生以點撥或歸納的作用。
我們的微課要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像網絡游戲或卡通片一樣,有最好看的色彩,以最快的速度映入學生的視野中,把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牢牢抓住。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插入了一個微視頻《零的讀法和寫法》,歸納總結中間有零和末尾有零的讀法和寫法,這個內容是這個課時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果光是老師講解或者用提問方式進行,學生會感到枯燥和煩悶。我教學的主線是三個小朋友進行投擲比賽,其中有兩個選手的得分是610和106分,610是末尾有零的數,106這個數是中間有零。讓學生讀出這兩個數以后,我馬上問:這兩個數中零的位置不同,讀的時候有區(qū)別嗎?可以不寫嗎?(610末尾的零不用讀出來,106中間的零要讀出來。)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兩種情況呢?這個時候,我馬上播放微課《零的讀法和寫法》。微課是對話形式出現的,配以色彩鮮艷的卡通圖片和計數器,關鍵字眼用不同顏色的字體顯示,簡單明了,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學生都集中精神認真去看。以下是微視頻的內容截圖(時長02:51):
微課一播放完,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后舉手:“老師,我知道像這樣末尾有零和中間有零的數還有很多,我能舉例嗎?”“老師,我已經牢牢記住了末尾有零和中間有零的讀法和寫法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興趣盎然,余下半節(jié)課的時間都非常認真主動去學,變被動為主動。課后對這個知識點進行檢測,孩子們都掌握得很好。學生在一節(jié)課40分鐘下來,不一定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掌握好,理解好,這樣,必要時利用微課就可以起到“點撥”“解惑”“鞏固”的作用。
(二) 運用微課整合教材,為學生減負增效
1. 精心備課、巧制微課——減負增效的前提
教師要制作高質量的微課,必須認真細致去研究新課標,新教材以及各類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這樣認真制作出來的微課,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真正起到了減負增效的作用。
我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在課前我播放微課: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組織學生思考一下兩個問題:問題一:為什么要用面積單位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預設中的第二種情況是什么意思?(使學生明確盡管只鋪了一部分,通過想象,也要計數鋪滿后所有面積單位的個數。)問題二:你用什么方法得出全部面積單位的個數的?視頻過程一一展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一個一個地數面積單位;第2種是:第一橫行擺5個,第一豎行擺3個,然后想象鋪滿后的樣子,一共有15個面積單位,也就是長方形的面積。緊接著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最后得出:一行擺了5個,5就是長方形的(長),擺了這樣的3行,3是長方形的(寬),5×3得出長方形的面積。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3=15(平方厘米)。視頻形象生動展示“擺”的過程,讓圖形“動”起來,培養(yǎng)其空間想象能力,通過觀察聯(lián)系,體會圖形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公式,提升學生的空間觀念。
2. 運用微課,發(fā)展學生思維
現在是互聯(lián)網發(fā)達的時期,教師把做好的微課發(fā)到QQ群或微信群讓孩子提前預習,第二天上的課都是“有準備的課”,教師在課內進行指導、引導,數學教學的知識點、難點,并組織課堂討論,從而使課堂由原來的枯燥無味的模仿提升至靈活的展示性學習,也使教師的教學觀念得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拓展。
傳統(tǒng)教學和微課的結合運用,對于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主動學習能力、主動思維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且對數學教學方式的變更有積極的作用。基于本土化課堂教學方式于微課的融入,令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數學課更有濃郁的數學味、人文味,讓新穎、高效的教學方式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二、 存在問題與努力方向
(一) 微課資源不足
1. 在使用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
能夠直接在網上搜索到的關于數學學科的微課不多。一個微課雖然是短短5-10分鐘。但制作一個微課從“選擇微課教學主題、制作微課教學課件、教師教學活動實施過程,到最后的錄制成功”這一個過程需要的時間要幾天。這樣對于一線教學的教師來說,長期自己制作微課使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2. 網上的微課形式花巧,能直接使用的不多
網上的微課很多都是為比賽而作的,應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是不切合實際的,針對性不強。比如說:在5-10分鐘的時間內,用于師生的互動來解決問題,給人的感覺是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實際上沒有起到真正的解疑授惑的功效,微課是用于學生單獨解決實際問題而用的。這樣的微課,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在互相討論中,語言欠缺科學性、嚴謹性和邏輯性,而老師又沒有一個詳細而完整的總結。對于自主學習的學生來說,這樣的微課起不到導師的作用。
(二) 努力方向
很多教師對微課沒有深刻的認識,因此在科組活動中,多安排有關微課的講座,以提高大家對微課的科學認識,規(guī)范微課制作的設計開發(fā),鼓勵大家在匯報課中有效利用微課,并對所設計的微課做統(tǒng)一評價,以促進教師對微課設計開發(fā)的積極性。
總之,微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主要運用得好,微課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調味品,它是孩子們學習的催化劑,能激發(fā)孩子們主動探究學習的欲望,讓孩子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但是課堂教學仍舊是學習的主要形式,老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忽視,處理好兩者的關系,能讓數學課堂“色香味”俱全。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微課的定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2]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8-44.
[3]仝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單元教學建議[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21):202-203.
[4]徐翠鋒,郭慶.論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的有效融合[J].職業(yè)時空,2014(1):76-78.
[5]卞惠石.小學數學微課的應用與建設[J].教學與管理,2015(5):26-28.
作者簡介:陶桂妹,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