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娥
摘 要:在新課改要求下,小學教育必須要依據實況不斷改革,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對小學英語低段學生而言,因學生自身特征,在教學中要采用合理教學策略,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闡述了小學英語運用文中思圖的作用,提出小學英語低段教學運用“文中思圖”策略的建議。
關鍵詞:文中思圖;小學英語低段教學;運用
從小學英語教材來看,大多數都采用圖文式內容模式。從相關研究來看,圖文結合的教材內容效果好于純文字和純圖像的課文。從傳遞信息量來說,學生學習配圖的文章比學生學習全文字的文章能夠多獲取25%的信息。因此在小學英語低段教學中,發揮教材中圖文式的特殊功能,發揮圖片的作用,引導學生讀圖,提高圖文聯系,對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英語低段教學運用文中思圖的作用
對小學低段學生而言,各個方面都還處于起步階段,對學習更沒有多少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應用文中思圖,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圖片裝飾作用
運用文中思圖即教學中圖文結合,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材中一些有趣新奇的圖片極易吸引學生,因此可充分調動小學生對教材識圖的興趣。尤其是小學英語教材采用卡通形象圖片,比較符合低段學生的性格特征,深受學生喜愛,自然也就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
2.圖片解釋作用
圖片能夠描述一些事物,而且通過圖片體現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這點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圖片解釋作用非常明顯。小學教材中小學生可隨時閱讀圖片,便于學生學習英語。而且小學低段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對英文字母意識淡薄,反而對圖片非常感興趣,因此圖片就具有解釋作用,讓學生通過圖片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
3.圖片促進作用
因教材中各種圖片是靜止的,可促進學生推敲英語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當小學生推敲圖片的內容時,就能進行理解或猜測,從而帶動學生主動學習語言。教材中圖文結合,學生首先感興趣的是圖片,通過圖片促進學生理解文字內容。
二、“文中思圖”策略在小學英語低段教學中的運用
在小學低段英語教材中,圖片承載著文本的大多數信息,對語言具有內在推動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靈活使用文中圖,引導小學生識圖,通過識圖與內容結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筆者以小學英語教材為例,談談對文中思圖的運用。
1.活讀
從視覺心理學來看,人眼所看到的事物具有自組織作用。非線性閱讀能夠形成圖像與文字的碎片,在閱讀者大腦中整合而形成新的整體。教師可利用自我完形的碎片,創造性使用教材中的課文圖片。比如,在教授劍橋英語入門階段Unit 5 Happy birthday 9a時,要求學生能根據指令jump,take off...,throw..., catch...做出相應的動作。先要求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教師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按順序指認圖片,初步感知錄音的內容。然后英語教師提問What can you see?引導學生看圖說出相關的信息。再次播放錄音,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模仿圖片做出相應的動作。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1~8圖打亂,要求學生上講臺來按照1~8順序排列。通過這種圖片重新排列,能夠促進小學生對故事語言和情節的理解。
2.演圖
通過圖片能夠表達出文字極難言狀的具體細節與空間,在課文中一些圖片比較適合學生體驗,因此教師就應該組織學生演示這部分圖片。學生準備演示圖片前,就要能理解和分析圖片內容,從而體會語言的含義及表達方式。在小學英語低段教學中,演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比如,以“ball,skateboard,frog,doll,train”為例;課前教師可依據課文插圖準備好圖片和獎品。課上教師首先出示“ball”圖片,提出問題:Whats this?學生回答:皮球。教師環顧教室大聲說:砰,砰,砰ball,ball,ball為皮球。學生跟著教師說一次。通過幾次練習,學生基本學會。教師讓學生起來講述,講得好,就獎勵學生一朵紅花。按照兒歌句子模式,讓學生按照同樣步驟完成其他幾個詞語,并板書在黑板上:
青蛙呱呱frog,frog,frog是青蛙……滑板就是skateboard,skateboard,skateboard是滑板。完成這些教學后,還必須要讓學生通過動作演圖。要求學生先觀察圖片,然后討論怎樣通過自己動作或者聲音體現黑板的詞語。思考幾分鐘后,就要求學生起來演圖。有一些學生動作為:Ball:雙手上下拍動四下,然后手上抱球狀;Doll:雙手握一個空心拳,放到眼下假裝哭泣,同時叫:“媽啊……”;……Train:右手做出火車樣超前擺動幾下,同時發出“咔嚓咔嚓……”通過研讀圖片加深印象,且結合文中語言,用肢體語言介紹自己的裝扮。在裝扮過程和排演過程中讓學生仔細對比圖片與文字,讓演圖過程轉變成小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
3.疑圖
圖片屬于一種平面媒體,雖然具有表現力,但是還不能直觀表現出細微的變動或者動作。有時在呈現圖文時,學生可能對課文角色及情節存在爭議,讓學生無論怎么讀圖都無法獲得答案,必定會反復探討圖片信息,提出各種見解,即為文中思圖的疑圖。因此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質疑圖片,順著學生疑問層層解開疑問,引導學生明白圖片中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教師最好使用教材中配套的動畫,有效補充文中故事發展細節,完善學生認知。通過動畫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引導學生逐漸進入語言情境,融入學習和理解英語語言的過程。
事實上,在小學英語低段教學中應用文中思圖的方法比較多,教師要依據學生實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發揮文中思圖在教學中的真正功效。
參考文獻:
[1]王秋燕.追溯錯題源頭辨正圖文本意:低段數學圖文結合題解題策略例談[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7(Z1).
[2]金黎靜.巧用思維導圖攻破語篇教學:探究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高年級語篇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文庫,2016(4).
[3]于莉.讀圖時代:閱讀教學的順應與創新[J].現代教育,2012(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