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玲 陳連松
摘 要:物理核心素養是新課改對物理學科提出的要求,它體現了物理學科的教育價值。物理核心素養對有效教學目標的制定有重要啟示,它是三維目標的整合。有效教學的課堂設計也要以物理核心素養為中心,通過實際情境的創設,形成物理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伴隨著對科學本質和STSE的認識不斷深化以及對科學態度和責任感的不斷加深,使學生熱愛物理,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物理核心素養;有效教學;教學設計
物理核心素養是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對物理學科提出的要求,它直接反映了物理學科對個體發展的重要作用。學生通過物理學科的學習得到的不是具體的物理知識,而是在終身學習中形成的物理核心素養。
物理核心素養包括四大方面: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物理觀念”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觀念、相互作用觀念等;“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等;“科學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等;“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倫理、STSE等。
一、 有效物理課堂從制定教學目標起航
美國課程專家布魯姆曾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要達到的目標是什么。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出,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學生學習的方向和教師教學的方向。有效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在物理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識與技能主要包括學科的基本知識,一般指概念和原理等等,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周光召先生認為:“科學教育不應該傳授給學生支離破碎、脫離生活的抽象理論和事實,而是應當慎重選擇一些重要的科學觀念,用恰當生動地方法,幫助孩子們建立一個完整的對世界的理解。”物理觀念就是物理學科中最關鍵的科學知識,它不再是碎片化的物理知識和概念,它統領了物理課程的全部內容,將眾多的物理內容聯結成一個整體,使學生形成對物理的整體認識。所以,物理觀念是知識與技能的升華。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應用所學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會學”。物理學中的研究對象,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體,特別廣泛而且復雜,想要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規律,必須要具有科學的思維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與物理核心素養中的科學探究是一致的,兩者都關注學生的能力在實踐和實驗層面的發展。因此,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才是學生經過有效的物理學習所獲得的物理核心素養。
(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般包括人文精神、科學態度等,目的是讓學生“樂學”。物理核心素養的第四個方面“科學態度與責任”,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加入了科學本質、科學倫理、社會責任方面的要求。明確提出要求學生認識科學本質,理解STSE,即“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逐漸形成應有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物理學是最能體現科學本質特征的學科,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有助于物理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才是學習和課堂的主體,所以教學目標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目標。教師教學目標的選擇與制定要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和指導,使學生真正落實除了知識和能力目標以外的物理核心素養目標的形成過程。這也是物理核心素養對于教學目標有效制定的重要啟示。
二、 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
要想從物理教育走向物理教學,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來看,物理學科的教育,不只是基礎的物理學科知識的傳遞,也是在學習過程中情感上的體驗,更是方法的運用和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過程。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出對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筆者認為有效教學的課堂應該包括以下三個過程:
(一) 科學創建物理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形成物理觀念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物理課程和物理教學的基本理念。教師的教學過程應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現象中探究物理規律,同時還應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體會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物理的教學過程就是創設真實情境的過程,學生在這個情境中,能夠獲得知識,同時認真思考和感悟,還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他們的身邊,從而增強學生的物理觀念。
(二) 通過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培養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物理概念是客觀事物的抽象,它包括:物理現象、物理性質和物理模型等。物理概念教學的基本流程包括:創設情境,獲得感知;思維加工,形成概念;基礎練習,聯系實際,用于實踐等。在概念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物理概念的學習,掌握并能夠應用物理思維方法,即歸納、分析、總結等。教師需要用心進行課堂設計,才能使學生通過概念和規律的學習,提高探究能力。
(三) 正確引導科學情感,樹立科學態度與責任
物理之美無處不在,它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在聲現象中,可以引導和啟發學生自制樂器,演奏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在光現象中,通過平面鏡成像、色散等現象,讓學生感受物理的魅力。物理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在人類探究世界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研究方法和思想文化。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挖掘這些美育和思想文化的知識素材,發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態度。
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實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形成物理觀念,探索物理規律,讓學生感受物理思維和科學本質,這樣才能做到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白秀英,王較過.初中物理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郭玉英.從三維課程目標到物理核心素養[J].物理教學,2017(11):2-4.
[3]阮亨彬.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課堂教學“三重”設計[J].物理教學探討,2017(11):17-18
作者簡介:葛玲,陳連松,遼寧省大連市,遼寧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