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風香
摘 要:微課不僅具備“短”“精”的教學優勢,還具備了良好的教學互動性、可控性,有機地將其應用到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之中,既可以促使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對幾個生字進行“認”“讀”,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識字學習效率。就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系統闡述。
關鍵詞:識字;低年級;微課;互動性
識字是小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基石,也是小學低學段教學的重點。傳統小學語文教師在低學段識字教學時,多采用卡片式識字為主,雖然識字教學效果有所提升,但小學生在卡片式識字教學時,也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利于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微課具有“短”“精”的教學優勢,還具備了良好的教學互動性、可控性,將其運用到小學低學段語文識字教學,則可以有效提升識字教學效率[1]。本文就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實踐應用進行系統闡述。
一、生活化微課,激發識字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情緒反應,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與學習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既要滿足低段小學生心理特征,還要遵循識字、記憶規律,將學生的生活與微課識字教學加以有效整合,以此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如教師搜集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常見的大量漢字(如路標、警示牌、廣告牌上的字)制作識字微課,并應用到課堂識字教學之中。此類生活化的微課識字內容,既可以滿足學生生活化識字學習需求,也可以激發其辨識漢字的興趣。久而久之,這樣短、精、小的生活化微課識字教學既可以不斷增加低段小學生識字量,其識字興趣也會越來越高,進而也會提升識字教學質量。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小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將自己認識的漢字也制作成“微課”,上傳到班級的微信學習群中,與同學一起分享、學習漢字。類似于這樣的微課教學模式,既可以促使低段小學生識字效率的提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拓展化微課,提升學生識字量
語文教師在進行低學段識字教學時,既要完成教學大綱內容,也要結合學情適當予以“拓展化”識字教學。教師可以利用漢字偏旁部首的變化來進行微課拓展識字教學。教師可以在“青”字教學時,將與“青”相關的字收集在一起,并制作成微課——“晴”“睛”“清”“情”“請”等;并在進行微課識字教學時,對這些字的區別予以詳細講解,使學生能夠明白“青”與不同偏旁部首進行組合時,其代表的含義也不同,避免學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出現相互混淆的現象。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微課識字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培養與訓練。如采用“加、減筆畫”或“加減偏旁”來進行“造字”,以強化低學段小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增加識字量。如將“日”“田”字再加或減一筆,變成一個“新漢字”,如變成白、甲、由、田、目或是口、日等。此類強化識字訓練的微課,既可以激發學生識字學習興趣,還可以達到對學生既有生字進行回顧溫習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利用其“精”“短”的微課教學優勢,提高學生識字學習時的專注度,這對促進學生在識字學習中知識內化、新知識的建構也具有積極意義[2]。
三、互動式微課,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識字教學的目的就是應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強化對學生漢字應用能力的培養。微課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能夠構建出一個真實生動的信息技術教學環境,可以通過各種互動性強的微課識字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特定的輕松的識字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識字學習時,能夠與教師完成更多的互動,使之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識字“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為提升識字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良好的互動性,為學生設計一些“識字”和“實踐應用”的教學互動環節。如在“青”字微課教學時,既可以設計一些“加偏旁”的互動游戲,還可以再結合學情,增加一些“互動式”的組詞、短語訓練,組織學生在識辨“青”“清”“情”“晴”等漢字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組詞,并造句,在豐富課堂識字教學內容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強化漢字的記憶與區分,并對培養學生漢字的應用能力也具有積極的作用[3]。
另外,語文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低學段識字教學時,也要準確把握微課教學的時長,避免把微課教學時間設計得太長,而縮短了學生自主學習、記憶與理解的時間,甚至影響到微課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課堂識字教學時,應立足于現代教育理論,通過不斷優化、創新微課識字教學內容,以滿足低學段小學生學習心理、學習特點以及識字學習需求,并在激發學生識字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微課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駱鴻潔.也說小學低段課堂識字教學的策略[J].赤子,2015(3).
[2]陳葉.以微促學 高效識字:運用微課提升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實效性的實踐研究[J].新教師教學,2016(5).
[3]楊婷婷.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玩中學”“樂中學”“學會學”[J].現代教育科學,2015(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