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關鍵詞】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效果;理想化
【中圖分類號】 G63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103—01
游戲化教學主要是課堂教學中結合游戲的方法滲透教育,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眾所周知,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大都天真愛玩,那么教師將游戲教學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激起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教學,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意在與同行教師交流教學經驗。
一、樹立良好的游戲化教學觀
小學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該學科的教學比較復雜,因此需要教師正確地認識游戲化教學的定義并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高度重視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首先,需要改變傳統的落后教學思想,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加強游戲化的設計,通過結合游戲教學優化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教師還需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改革的相關知識,尊重學生的個性,在進行游戲化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再次,在游戲化課堂上,教師還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語文知識。比如說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根據平時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出與教材目標相符合的游戲,并且以學生為中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實現游戲化教學,進而讓課堂效果更理想。
二、創設游戲化教學情景
無論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還是其他學科課堂上,游戲化的教學方法都深受教師喜愛,并且運用得很廣泛。這種教學方法一旦運用得當,其教學效果非常理想,并且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該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游戲的方式展開,其目的更是為了把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不僅能夠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地學習語文。但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運用游戲化教學方法時,其過程太過生硬,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過于緊張,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最終導致課堂效果非常不理想。基于這一問題,教師要更好地創設游戲化教學情景,通過游戲更好地導入新課程,更好地處理游戲的細節問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曹沖稱象》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人數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玩與稱量有關的小游戲。通過本次游戲,學生對稱量這個概念有了基本了解,然后抓住時機引入《曹沖稱象》這篇文章的學習,從而讓學生對這篇文章印象更加深刻。
三、通過游戲深化課堂內容
在新課改之前,大多教師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等教學方法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產生眾多不利的影響,尤其是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的心理,也會讓教師的教學效果不理想。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語文課堂應該是輕松的,并且是以欣賞的角度去學習語文,達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基于新課改之前的教學現狀,教師更應該在課堂上引入游戲化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真正放手讓學生去學習,把更多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與此同時,教師這樣做還能夠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發展自身的個性,這樣對于學生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這篇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對文章的情節更加熟悉。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對小壁虎跟誰借尾巴做詳細講解,如小壁虎都跟誰借了尾巴,為什么要去借尾巴,最后它借到了嗎等問題,目的是為了讓后面的游戲更加生動形象。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后,可以利用5至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讓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小壁虎,小魚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在這個游戲中,無論是扮演小壁虎、小魚姐姐、牛伯伯,還是燕子阿姨,學生都把自己的角色表演得淋漓盡致。通過角色扮演,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這對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深化課堂、優化教學效果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優化教學效果方面,在激發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方面也達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教師應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讓語文課堂不再枯燥無味,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讓教學效果理想化。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