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鴻
摘要:職業教育近年來發展迅猛,在國民教育中所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新形勢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產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可以更好的服務地方產業發展。我國的高職藝術類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藝術設計應用型人才,但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人才一直存在民族文化創新能力不足、文化自信缺失、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產品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民族地區的藝術類專業的人才培養還存在與本區域民族特色產業、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脫節的問題。這些情況都需要各地的藝術類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產業情況,探索構建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適合地方產業對藝術創意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產學研創
如何推進藝術類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產業以及適應民族文化的發展需求構建有民族特色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產教融合、優化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推動民族文化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是基于“大師工作室”為載體,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為導向,積極探索職業教育在促進民族文化傳承、創新性發展方面的實踐路徑。
一、構建以“大師工作室”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專業特點和需要,通過引進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進駐校園成立大師工作室,構建以工藝大師、教師、學生為主體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發團隊,在以“大師工作室”為載體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平臺上,藝術設計類專業群與企業、民族技藝大師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構建企業進班級、現代學徒制、訂單班、公司進班級等多種形式并存的“一體多元”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培養具有創新創意實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一)在校企合作方面以“大師工作室”為載體,以學生頂崗實習與就業、互派師資共建共享、生產設計項目合作等形式,構建“校企深度互融、產學研創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在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建設、師資互通共享、生產性實訓及教學管理、生產設計項目、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等方面建立“共建共享”的長效機制,企業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專業的課程開發、教學計劃制定、課程教學與實訓實習管理等教學全過程,使教學過程與生產及工作過程相結合,實現學院實訓與企業經營一體化,經營者與教師一體化,使學生從入校到畢業都能全程置身于真實的職場環境中學習訓練。
二、構建特色課程體系
通過與民族技藝大師、企業等合作,培養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創意創新能力、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能力三種能力一體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包括課程體系開發以及課程內容開發兩部分,實施“教學做產”一體的教學模式。
(一)專業教師與行業專家、企業骨干共同合作,構建職業能力為核心、三種能力一體的課程體系,分析工作崗位的工作過程,以行業技術領域、職業崗位任職能力要求為依據,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將職業崗位人員必備的知識、能力、素質要素進行分析整合。課程體系內容選取參照職業的工作流程,課程體系的排序以職業工作流程為參照,按照職業教育的規律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崗位能力、創意創新能力、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開發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工作崗位流程為導向、以設計項目為載體、以職業教育教學論方法論為指導。構建以項目為載體的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各階段的項目的設計注重民族元素的融入,在三年的課程學習和實訓中將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應用潛移默化,用多種文化成分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創意創新能力。實施“互聯網+課程建設”,校企共建數字化課程資源開發項目團隊,以微課、慕課、精品課程資源、在線課堂為載體,以信息化教學改革為手段,將“互聯網+”融入課程改革中。
(三)課程依托“大師工作室”為載體,以“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注重“微課、云課堂、慕課”等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實施校企雙導師的"教、學、做、產"一體化教學模式教中學,學中做,做中產,校企雙方共建課程的內容、評價體系,共同管理課程。
三、構建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
通過與民族技藝大師、非遺傳承人等共建高水平師資隊伍,以“大師工作室”為平臺,積極進行生產性項目、創意產品研發,培養技能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通過國內外學習交流、項目研發等手段,培養專業群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實踐經驗豐富,與行業緊密結合的創新型專業負責人、“雙師型”骨干教師;通過下企業實踐、參加學術交流、老帶新等手段,培養青年教師。使校內教師在職稱結構、專業能力、實踐能力與教學質量上進一步提高,建成一支國際化視野、高水平的校內專業教師隊伍。
(二)依托行業企業、協會,匯集行業精英與行業優質資源,以簽約授課,學術講座、科研合作、建立工作室等方式引進國內外相關行業大師,聘請設計大師、企業資深設計師、設計總監、管理人員、民族技藝大師等擔任兼職教師,建立優質兼職教師資源庫,生產性實訓教學主要由行業設計師、大師擔任教學,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培養激勵機制,提高“雙師型”教師的素質內涵,打造專兼結“雙師”結構的優質教學團隊。
四、構建“產學研創”實訓體系
以“大師工作室”為實踐平臺,與企業、民族技藝大師、行業協會等合作,建設集創意設計、民族藝術傳承與創新、社會生產服務功能的實訓基地,以實際設計項目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創新創意能力,實現課堂教學與項目互融,實訓與項目設計互融,頂崗實習與上崗工作互融的“產學并行、遞進提升、創新與實踐融合”的實訓特點,構建“產學并行”的實訓體系。
(一)根據藝術類專業實訓教學需要,與企業開展項目合作和科研開發,建成“實體型”的“創意研發”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學生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的管理辦法,共同制定考核評價體系和標準,共同開發突顯生產性實訓的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實訓教學指導書。
(二)依據行業崗位能力的需求,將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由認知實訓、非生產性實訓、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四個階段進行循序漸進的能力培養,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技能能力,提升學生職業崗位能力,與實際工作崗位實現零對接。
五、結語
依托“大師工作室”載體,通過構建構建以“大師工作室”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特色課程體系、構建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構建“產學研創”實訓體系等多種舉措,探索職業教育創新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職業教育與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的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能力,推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特色發展。
參考文獻:
[1]黎衛.論高職教育推動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責任與使命[J].廣西:經濟與社會發展,2014.
[2]李凡.以“大師工作室”為平臺探索蜀繡人才培養模式[J].河北:河北職業教育,2012.
[3]黎衛.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藝術類課程體系建設探討[J].廣西: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
[4]匡霞.“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之路[J].江蘇:江蘇教育,2013.
(作者單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