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素慶
摘要:在美育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培養學生審美判斷能力、在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審美判斷教育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全過程,本文根據核心素養提出小學美術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學生對美的感悟,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習基本技能的同時能夠受到啟發,借此陶冶情操。
關鍵詞:美術教育;核心素養;審美判斷
基礎教育進入核心素養時代,美術學科也提出了五個核心素養,分別為: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其中審美判斷是指根據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較、詮釋美術作品中所隱含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別生活中的視覺文化現象,進而做出自己的看法與判斷。在我們周圍的世界中,每天都會遇到各種美與丑的事物和現象。美術學習能夠增進人們敏銳地觀察、領悟世界的意識與審美感,發展審美判斷能力。
我國近代美學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美術審美教育就是要培養、提高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逐步塑造人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陶冶人的性情,凈化人的情感,美化人的心靈,使其更加熱愛生命。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不是簡單的學科知識與技能,而是將美術學科或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合。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美術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期望獲得的主要成就。因此,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是為滿足21世紀快速變化的社會需要,對美術學科育人目標的再思考。
一、培養審美情趣,讓學生的感官敏銳起來
達芬奇認為視覺是人的心靈與外界溝通的要道,是最準確的感官。視覺體驗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形象內容感知階段(即這是什么東西)。第二層次是形式認識階段(即是怎樣表現,怎樣做的)。學生開始關注畫面中的色彩、造型、構圖等形式語言的認知,這是加深學生審美體驗,提高審美的理解能力的關鍵環節。第三層次是情感共鳴階段(即看了之后自己有什么感受、想法)。
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觀察,說出自己的感受,并對作品進行評價,如學習嶺南版四年級上冊《千姿百態的樹》這課之前,先利用課余的時間和學生一起欣賞教室前面植物園的植物和葉子,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有哪些種類的植物?不同植物的樹干、樹枝、樹葉在形狀、顏色、大小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實物植物的觀察加上課堂上葉子圖片的觀察,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植物在形狀和色彩上的差異性。這樣,他們反映在作品中的植物異彩紛呈。學生繪畫視覺語言的豐富離不開各感官的敏銳感知,教學中讓學生用眼睛去發現,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觀察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
二、鑒賞優秀作品,提升學生的審美境界
我們在讓學生進行欣賞時,必須選擇含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或具有強烈美感的圖片、實物,讓學生進行欣賞。這是培養兒童藝術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讓孩子從小就接觸經典,與大師直接對話,孩子發展的起點高了,眼界開闊了,對美的視覺體驗和選擇也會更敏感。在世界藝術寶庫中,有各種類型的豐富的藝術作品,都是我們進行欣賞的素材,都可以為我們教學使用。例如我們在進行美術課《繪畫作品中的勞動者》時,就可以出示列賓的繪畫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作品進行欣賞。通過與大師作品的經驗接觸,孩子們吸收了藝術大師們的創作意境和表達的情感,在潛移默化地滋養著孩子們的心靈世界,豐富著他們的藝術感覺,提高他們的綜合藝術素養。
三、多渠道結合,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將為學生審美判斷能力的培養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奇的事情保持著時刻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將教學內容通過動畫、聲音以、動態圖片、微課和多媒體游戲的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的主動積極性和熱情,在使得學生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審美判斷能力。
同時學校應積極組織定期開展美術實踐活動,例如,組織畫展,參觀展覽、舉辦社團交流展示活動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或鼓勵學生走出教室體驗大自然,讓學生去到公園、鄉村等地方,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身邊的一切,發現大自然的美,發現身邊的美,多渠道結合、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
四、情感共鳴,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審美判斷不僅是視覺的體驗更是一種情感體驗的活動。學生只有有了真正的體驗,有了情感的參與,才算是真正的審美。所以,我們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審美判斷時,可以運用多種感官的綜合調動來激發情感。如《呼喚環保小招貼》這一課,在教學中讓學生欣賞環境遭到污染和破壞的殘酷圖片,成功的渲染氣氛,激發出了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真實情感,對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真切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養成樂于觀賞的習慣,將作品的真實情感表達出來,這也是審美的第三階段,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總之,在美育和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培養學生審美判斷能力、在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審美判斷教育貫穿于美術教學的全過程,而激發審美興趣、樹立審美理想、培養形式美感和審美創造能力是其根本途徑和方法。美術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融入注重審美判斷,利用美的方式進行美的教學,探索更多地利于培養學生審美判斷能力的新穎教學手段,在提高學生審美判斷能力的同時發揮出美術教學的真正作用。
參考文獻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美術教育——圍繞核心素養的思考[J].教育周刊,2015,(9):17-18
[2]劉利利.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
[3]張鳳香.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小朋友的審美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4]朱涵.論兒童美術欣賞與評述能力的提高 [J].美術教育研究,2016.(1).164-165.
[5]張鶴峰.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J].美術大觀,2009.(8).162-163.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梅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