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翠
摘要:兒童與生俱來就對生活世界存在獨特的感受能力、審美角度。兒童繪畫卻常常因為受到成年人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而表現得呆板、固定,缺乏童真的創意和靈魂。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219-01
一、利用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美術的天然興趣
培養創造性思維想象是創作的源泉。兒童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它的具體形象性以及進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他們敢于大膽想象,對周圍的事物沒有現成的看法和固定的認識,對自己所處的生活世界充滿好奇、充滿幻想,甚至天馬行空。在他們眼里世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對生活世界的很多認識是對成人認知和成人思維模式的顛覆。
因此,教師要巧妙地抓住兒童純潔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以及獨特的想象力,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釋放他們的想象空間,將眼睛看到、心靈感受到的豐富而奇特的生活世界轉化為色彩斑斕、造型獨特的美術世界,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科學的美術教育策略是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的重要保證
在利用兒童對生活世界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美術的天然興趣進行美術施教,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離不開美術教師的正確認識和科學、有效的啟發。兒童美術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角色,更應該像是大海中的一座燈塔,指引他們朝正確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向前進。兒童美術教師“對兒童美術經驗與情感的感性塑造和表象建構工作,不但對青少年孕育創造性思維的感性動力和表象時空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且還對人的道德情感、認知意向和人格行為產生深刻的定向式、印刻式影響”。因此在培養兒童創造性思維、開發兒童智力的過程中,美術教師責任重大。倘若以形象生動、直觀有趣等多種方法和多種視角去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捕捉兒童的興趣點,開啟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效果。老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是學生進入繪畫思維和創造的橋梁。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的言語、準確的動作、鼓勵的眼神、真誠的情感、平等的作風以及良好的精神風貌,去營造出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盡情地表現心中所思、所感,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創造出兒童美術作品純粹的童真和活的靈魂。
(一)讓兒童自己動手和動腦
教師不可輕易越俎代庖讓兒童自己動手和動腦能有效地、積極地引導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美術活動中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離不開兒童的手腦并用。當兒童產生了創造意識后,就會迫不及待地通過自己的雙手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在驗證過程中,他們會一次次地改進自己原有的思路,通過再思考再動手,最終達到完美的結果。
(二)采用適當激勵策略,激發兒童創造思維
美術教師應當在兒童的美術創作中引導學生體會創造性勞動的喜悅,讓兒童在自信和賞識中延續并增強對創作的欲望。當獨特的構思與新穎的作品受到表揚獲得贊美的時候,更能增強他們創造的自信心與創作的欲望,激發出兒童的創造性才情。
1.創新點評方式
在我所開展的兒童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五角星的多少,還有每堂課畫面背后老師寫的評語。學生把每一次評語當做老師給自己的悄悄話,從評語中孩子能知道自己的畫優點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美術作業講究創新思維,兒童畫要求有趣。教師應鼓勵和肯定兒童大膽創造,對有創意的兒童給予表揚,并通過教師的肯定讓兒童得到創作的快樂,讓兒童的創造思維得以延續。
2.采用多種形式把兒童作品展示出來
不論是繪畫還是手工、泥塑,在每一堂課結束以前,我都會讓每個孩子拿著畫冊到講臺上介紹自己當堂課的作品,他們會告訴其他小朋友和老師:我今天畫的是什么、我的畫面講的是什么故事、我覺得自己哪里畫得好。同學們都會參與到自評和評價他人作品中,老師也會加以點評引導,把兒童作品中的優點最大化挖掘出來,初步培養兒童辯別好壞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兒童也可以在看其他同伴的作品。同時,開闊視野,取長補短,拓展自己的思維積累素材。讓兒童的創造思維在課余時間得以延續。
(三)將美術與其他學習領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促進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進入21世紀后,人類開始重新審視兒童美術課程內容的全面性和整合性,“逐步拓展美術欣賞的內容,考慮欣內容與表現內容的有機整合,探索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有機融合,加強兒童美術課程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
對兒童美術教育而言,這種課程的融合突出表現為美術與音樂、文學的融合。美術貴在創新,創造是美術的生命。兒童喜歡畫畫、手工,就如同喜歡游戲一般,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創造想象之大膽是成人所不及的。給兒童一個相對自由的時間,創設一種能激起創作欲望的藝術空間,讓兒童能用自己喜歡的美術表達方式表達情緒和認知,兒童的創造潛能、審美表現愿望和能力、創造型人格就能夠在美術活動中得到充分挖掘、激發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