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確保視覺傳達設計教學質量,需要師生具備一定的動態觀念,全面了解其內涵與外延,如傳達媒體、視覺符號、傳達方式的轉變等。數字化時代的設計教育越發成熟,面對社會的人才需求,高校也紛紛設立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但在人才培養方面還需加強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與教學理念的優化與完善,充分利用多媒體高新技術助推設計教學改革,以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創新
視覺傳達設計是設計藝術領域歷史最悠久、發展最成熟的專業之一,也是借助視覺符號,利用視覺媒介傳達信息的設計,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時代特征。數字化時代為專業教學帶來了一定發展機遇與挑戰,面對高校缺乏社會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等人才培養現狀,改良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創新教學對策意義重大,從而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更全、更實用的設計領域的相關知識。
1 轉變教學理念
數字化時代專業教學應本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技能與人格教學理念,對傳統教學理念展開創新。首先,轉變以往的專業教學理念,為避免教學方式、研究方式的孤立性,應當將創新教學理念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以充分營造人文、自然科學的學術氛圍,展現出專業教學的交叉性、創新性,最終讓學生從社會、哲學的角度理解教學內容,實現藝術感性、理性的有效碰撞,培養學生的創意資質。其次,轉變被動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注重對學生理論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明確設計思維與目標,鼓勵學生實踐,深化設計理念,讓其在不斷實踐中反思,總結經驗、解決問題,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觀能動性。最后,在尊重、保護學生個性的同時,幫助其塑造個人設計風格,培養其別具一格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與吸收新元素,從而設計出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創新性的作品。[1]
2 完善課程體系
數字化時代,重建專業課程架構尤為關鍵,要圍繞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元發展趨勢開設相應的選修課程。拓展教學內容,增加數字設計課程,如交互媒體、UI設計教學環節,學生在學習界面設計、手機新媒體運營等內容的同時還應當學習視頻類廣告和網絡廣告等內容,在掌握平面廣告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對數字廣告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技術類課程教學中,尤其是二維靜態視覺教學中可添加Flash動態、3DMAX三維空間設計教學內容,以動態的視覺、聽覺元素多媒體綜合設計體系,實現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有效結合。在實踐教學環節需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參與到招投標、網絡競標等工作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激發其學習興趣與認知,以主動學習設計相關理論。最主要的是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緊密圍繞社會與市場需求,展開設計專業教育,注意其他學科知識的滲透,多利用網絡教學素材,應用多媒體高新技術實現教學內容的延伸,在拓展課本知識的同時開闊學生的視野,以培養更多的創新性、高素質設計人才。[2]
3 開放性教學模式
數字化時代專業教學應當注重傳統教學模式與先進多媒體設備的結合。對此,學校應當配置與開放式教學模式相契合的輔助教學設備,包括多媒體設備、設計軟件等,確保教學計劃順利實施。學生可以通過搜索網絡信息獲取相關設計等理論學習資料。借助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教學模式,讓學生利用教學視頻、課件等自主學習與復習,實現學生創新性、探索性的教與學。除此之外,還需靈活運用行為導向、問題教學方法,包括案例教學、思維導圖教學、情感體驗教學等,如教師在講解“標識的特點”時,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標志的多樣性、藝術性、延展性等特征,可讓學生直接接觸設計案例,圍繞教師作品和教師科研課題的需求,以小組學習分組合作的形式,借助輔助設備,包括多媒體等完成作品設計,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設計專業學生在學習視覺傳達方向的課程時應當與社會保持高度聯系,了解社會發展現狀、需求等,及時改變與調整專業知識儲備,以培養創新能力與適應、評估市場的能力。例如,導師工作室教學模式,借助工作室可充分誘導、啟發學生設計思維,結合研究、討論、觀摩、講座等教學方式,實現多學科知識相互融合與滲透,實現展示、比賽、研究與學習的一體化,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設計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更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與接地氣,避免傳授單一的知識,注重學生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與設計的結合,以更好地感知設計藝術,如鼓勵學生參與校園經典標志建筑物的設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與其他同學的討論中實現理論實踐的有效結合,在鍛煉學生發散思維的同時,讓學生具備數字化時代的專業人才能力。
4 創新評價方式
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取長補短,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相對于課程考試成績,更應當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包括創新能力、實際設計能力等,定期舉辦校園內設計大賽,以日常接觸的事物為出發點舉辦廣告設計大賽,如APP界面、旅游文創產品、移動終端、飲料等,要求學生自主選擇設計主題。設計作品應注重色彩、動靜的有效結合,以銷售為主要目的進行廣告設計。成績由專業教師、學生投票進行打分與點評,確保評價的公平公正。比賽可激發學生獲得成功的欲望與主觀能動性,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實現優勢互補。
5 結語
開放式教學與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同步展開,可有效減少專業教學與社會發展需求間的差異,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設計專業人才。但數字化時代對專業教學提出了更多難題,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逐漸增加,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需靈活操作多媒體設備與設計軟件等,以實現數字媒體藝術、視覺傳達設計的有效結合。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專業教學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張玲.試論高校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8(17):190.
[2] 海妙.視覺傳達教育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J].傳播力研究,2018(22):232.
[3] 張越.新時期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的創新設計理念研究[J].才智,2018(20):202.
作者簡介:周星(1980—),女,重慶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圖形與色彩視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