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 羅春科
摘 要:本文主要從筆者所在高校外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基本狀況的數據和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著手,指出“互聯網+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愿較強與學校提供的創業人才培養環境與機制不能很好滿足的現狀、存在問題以及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和建議性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高職院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黨的十八大確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兩項政策的提出,不僅對行業和企業提出了新要求,也對個體的培養與發展提出了相應要求。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同時高職院校外語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在校培養工作開展情況相對于其他文科、工科專業較為薄弱。為此,面向高職院校外語專業學生的教育方式和內容,結合“互聯網+雙創”背景開展相關的研究并有效創新實施顯得尤為重要。
1 高職外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狀況
1.1 在校學生的創業意愿及現狀
根據筆者所在高職院校外語專業院系2017年1397名在校學生關于創業意愿及現狀的調查結果分析,有創業意愿的在校學生比例達19.97%。其中,有意愿創業的在校生中,創業項目目前尚處于未實施階段的達88.17%,創業意愿項目占比前兩位的分別為微商和淘寶等網店,分別占36.2%和38.35%。
1.2 畢業生的創業情況
根據筆者所在高職院校外語專業院系2017屆774名畢業生的初次就業情況分析,以各種形式開展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比例達3.36%。自主創業學生所在地區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區,所在行業主要為制造業、外貿、跨境電商行業或相關崗位。
1.3 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當前模式及狀況
目前,高職院校外語人才培養仍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采取的是統一的教學標準。雖然國內較多高職院校開展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在教育手段和教學模式上實現了創新發展,但是大多數高職院校外語人才的創新創業培養大多數流于表面,方式較為單一,通常局限于企業人員進入高校任課和學生進入企業參加頂崗實習等淺層次合作,對于教育主體的學生而言,并未接觸到實質性的內容。因而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適應能力較差,創新能力稍顯不足,造成高職院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不全面、不系統、創新能力后勁嚴重不足的嚴峻局面,導致學生創新創業意愿較強與高職院校提供的創業人才培養環境與機制不匹配的現狀。
2 高職外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國家政策與地緣環境驅動
據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面向8名成功創業學生進行的半結構訪談以及筆者針對所在院校創業畢業生畢業去向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有創業想法均是在國家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及各地各部門相繼推出的激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的,現在大學生萌發創業想法的時間要早于10年前的大學生。且筆者所在院校地處全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為中國經濟貨物出口第一大省,制造業出口能力強于全國其他各省;而廣州市為廣東省的核心區域,省會城市的整體商業與創新創業氛圍較國內其他城市濃厚。這些均驅動了筆者所在院校外語專業的學生創業意愿較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較高。
2.2 “互聯網+”背景下的社會經濟發展因素
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已成為近年來中國的常態化問題,不少大學生在傳統的求職領域屢屢碰壁,而社會分工的細化、信息技術的介入、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恰好為學生提供了就業新形式。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而在淘寶網開店或做微商創業具有成本低、方便、操作性強等優勢,因而作為新生一代高職生的就業創業傾向開始轉移到淘寶和微商等互聯網就業途徑上。
2.3 高職外語專業人才培養對“雙創”意識把握不足
“雙創”背景下高職外語人才的培養應結合市場需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我國目前高職院校外語專業的學生大多數剛從應試教育中出來,其身上不足的自主學習意識尚無法達到“雙創”政策所倡導的人才要求。而當前高職外語教師,尤其是英語教師,較大部分仍是傳統的教師隊伍,新鮮血液的補充也較少,大多數傳統教師無法結合最新教學理論和方式、市場需求和政策形勢開展相關的教育培養工作,人才培養方案總體上理論課比重大,實踐、實訓課程開展不夠深入,因而培養出來的應用型人才難免有較大的局限性。
3 改善高職外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策略
3.1 合理定位,校企協同共建創新型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應做好廣泛的市場調研與論證,充分考慮社會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各高職院校外語專業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整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協同共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可開設通識模塊、專業模塊和綜合模塊三大模塊課程,其中專業模塊為專業基礎和技能課程,綜合模塊可增設市場營銷、創業路演等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課程,由學生自己選修,為學生接受創新創業多學科滲透教育提供科學途徑。專業與綜合模塊的課程可由專職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完成,理論與實踐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現實與發展結合,重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操能力,為外語專業學生提供諸如跨境電商等專業相關、行業前沿的創新創業方面的必要人才和課程支持。
3.2 與時俱進,加強高職大學生網絡創業能力培養
順應時代發展,高職院校可將網絡創業能力作為一種職業能力進行培養。學校可將有志于做淘寶、微商等網絡創業的學生集中起來,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網絡銷售職業能力訓練,與相關企業合作,在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學習如何與網絡客戶溝通、營銷和售后服務等實訓實踐的崗位。學校還可以建立網絡創業咨詢機構,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經濟實力及個人想法等實際情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打分機制,為學生甄選乃至推薦網絡創業項目。同時,學校應對該部分學生群體做好網絡創業素養的提升,諸如對2019年即將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開展解讀與科普工作。
3.3 積極拓展,強化學生個人的第二課堂鍛煉與實踐
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均表示在校期間參加過多項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校內外組織社團、專業競賽和其他社會實踐,他們覺得通過實踐可以培養抗壓能力和心理素質、責任心、人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執行力等創業必備的能力。因而,學校可以結合外語專業積極拓展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如暑期三下鄉、校園模擬談判大賽、產品創意大賽、營銷比賽、演講比賽等,開設雙語賽道或多語賽道,既豐富學校的創新創業氛圍,又提升活動層次、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訓練。這些豐富多樣的活動均可以在無形中激發學生的創意,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能夠為學生日后開展創業活動或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創新精神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
參考文獻:
[1] 安慶云.基于高職生視角的微商現狀的調查報告[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8(02):1-4.
[2] 崔璨.校企協同機制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8,20(04):106-108.
[3] 洪玲.“雙創”背景下高職英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北職業教育,2018,02(03):24-27.
[4] 黃自偉.創業經驗訪談視角下外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7):144-145.
[5] 丁莉.試論基于微商背景下的高職大學生網絡創業能力的培養方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6(36):451.
作者簡介:李迪(1991—),男,廣東梅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