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艷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加快,高職語文教學改革逐漸受到師生關注,將高職語文教學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相結合已經成為高職語文教師的共識,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將二者結合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首先介紹重視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意義,然后闡述這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語文;教學改革
高職學生學習的根本目標是提升自身能力,使自己的能力能夠符合不同職業的要求,這也是高職語文教學與普通高校語文教學最大的不同之處。因此,高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各項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的銜接并通過語文課程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更具就業競爭力。
1 重視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意義
大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如果學生只掌握單一技能,那么學生將無法適應社會對某一崗位多樣化的要求,從而無法達到就業的目的。教師改革高職語文教學不僅可以豐富高職語文課程的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加強對學生寫作、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寫作、閱讀、理解能力恰恰是社會中每個崗位都要求就業者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如果學生能夠認真學習高職語文課程,學生便能夠在正式的工作崗位上顯得游刃有余。此外,高職語文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通過閱讀和理解語文課文、了解模范人物的事跡,學生的精神世界會在無形中產生正向改變,擁有高尚職業操守的學生會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
2 當前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
2.1 師生對語文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當前,許多師生認為高職語文課程是可有可無的,這是因為高職語文課程與高職專業課程不同,高職語文課程的實用性無法在短期內通過課堂教學體現出來,語文課程內容對社會工作的指導作用也是在無形中體現的。許多教師認為高職學生只需要將全部精力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便能夠成為專業化的人才,部分學生也認為只有專業課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放棄了語文課程的學習,這體現了部分高職學校的師生不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的問題。這部分師生往往認為只有能夠立刻發揮作用的技能才是使用的技能,需要長期積累才能產生作用的技能是低效的,這實際上是錯誤的觀念。
2.2 未與信息化教育相結合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多學習和教學的媒介,但部分高職院校的師生并沒有充分挖掘信息化教育媒介的優勢,使之為高職語文學習與教學服務。除了師生的主觀因素,部分院校還存在信息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的客觀事實,這也導致高職院校無法在語文課堂中普及信息化教育。
2.3 教學方法落后
教師使用何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語文課堂的質量,當前高職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主要體現在未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相結合上。部分教師的語文教學只停留在課堂上,且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語文課堂的內容與當今各行各業職業發展的需求相適應,這種固守傳統教學觀念的教學方法直接導致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提升。
3 職業能力視角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措施
3.1 加強對師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針,只有做好師生的思想工作,提升師生對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高職語文教學才有可能真正做到與各崗位的需求相適應。學校應當定期組織思想教育活動,用實例說明在職業能力視角下開展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激發師生參與教學改革的熱情。在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適當豐富活動形式,如在語文課上開展辯論賽,使不同學生在課上進行思想碰撞,從而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并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職業能力與語文學科學習的關系,最終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認知水平。
3.2 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促進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如今,社會各崗位都對就業者的信息化素養有較高要求,如果高職院校能夠從語文課堂抓起,重視在語文課堂中使用信息化設備進行教學,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素養,提升學生使用信息設備的能力,學生必定能夠在往后的就業過程中更有競爭力。且通過各種信息化教育設備,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與社會崗位需求變化有關的信息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教育設備及時了解學生的寫作、閱讀、理解能力的進步、退步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最終,信息化教育設備將促成師生的良性互動和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
3.3 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職業能力不僅指專業技能,也包括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水平等指標。高職院校的專業課中往往沒有涉及提升學生職業道德的內容,這是現代高職專業教育的缺陷,通過開展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緊密相關的語文課程,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專業技能知識,還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師應當重視挖掘語文課本中與贊揚模范人物道德精神的文章的講解,使學生感受到先進人物的力量,鼓勵他們在工作中用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鼓勵自己踏實工作,形成吃苦耐勞的精神,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職業能力。教師還可以適當引用反面事例進行教學,通過正、反面事例的對比提升學生對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并自覺在工作中踐行職業道德的要求,成為一名合格的勞動者。
4 結語
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師應當重視對社會中各工作崗位的研究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突出與社會崗位需求相適應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學習活動,最終達到通過學習語文學科提升自身職業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董學勤.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5(34):93-95.
[2] 張莉.分析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33(02):9-10.
[3] 金惠敏.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亞太教育,2016(15):126-127.
[4] 朱紅娟.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課外語文,2016(24):81.
[5] 陳靜誼.職業能力視角下高職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J].新校園(閱讀),2016(0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