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天蘭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低年級;情景教學;角色扮演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6—0100—01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不再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更多的是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已經成為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充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跟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好語文有益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小學生還處于學習階段,各方面都不成熟,并且所學的知識不多。因此,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學生日常生活,這樣在語文教學中就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拓展到語文教學當中,幫助學生利用生活知識更好地理解語文教材內容,進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如,在教學《曹沖稱象》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創設生活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并且結合生活中的常識給學生提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常用的測量重量的方法有哪些,那么對于大型物品、重量比較大的物品采取什么方式測量呢等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創設與生活有關的教學情景,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踴躍發言的話題點,有的學生說用電子秤來稱,有的說用手工做的秤來稱重量……當學生踴躍發言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回到本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都知道大象的體重比較重,那么《曹沖稱象》這篇文章中的曹沖是怎么稱大象的重量的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時候學生們被怎么稱大象重量這個問題吸引住了,學習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于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也有一定的幫助。
二、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體會教學情景
語文學科實用性比較強,因此,在進行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就需要創設情景,讓教學情景真切地出現在學生的眼前。那么,教師就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根據語文課文內容扮演課本中的角色。在這種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可以采取模擬情景表演的方式提升學生對課文的了解程度,并對課文內容反復練習,確保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如,人教版語文《看電視》一課中,教師首先需要對教材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按照教材進行劇本編制,最終讓學生扮演角色體會課文內容。在這個過程中,為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采用教師與學生身份對調的方法,進一步講述一家三口因為看電視而出現的糾紛和爭吵。通過課本劇的表演,師生間的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創設游戲情景,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大多數低年級學生是通過表象、聲音和色彩等方面進行思考、學習的,制作語文教學方案時,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人教版教材《司馬光砸缸》一課中,教師可以選擇對全文了解程度最高的學習委員扮演司馬光,比較貪玩的學生作為落水兒童,教師則扮演學生家長。游戲情景開始時,全班學生在水缸周邊玩捉迷藏的游戲,當一個小朋友因為貪玩落入水缸時,其他學生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樣子。在眾人驚慌失措的同時,扮演司馬光的學習委員拿起石頭道具砸破水缸道具,救出水缸中的小朋友,并與扮演家長的教師及時交流。一般來說,在進行語文課文表演之前,并不需要進行排練,原因在于直接進入表演狀態能夠看出學生對于本節課的掌握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語文課文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保障參演小學生的人身安全。此外,在課堂上利用游戲教學情景教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既能夠滿足學生玩的需求,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學習到本節課的內容,引發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利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語文,這對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能合理地利用好情景教學法,就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注:本文系蘭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低年級語文情景教學策略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LZ[2017]GH117 )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