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
【關鍵詞】 小學語文;看圖寫話;要素;細
節;想象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6—0102—01
看圖寫話是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難點,也是學生考試的丟分區。低年級學生因為詞匯量少,觀察力與邏輯性較弱,面對單幅圖或多幅圖去寫連貫細致的文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好看圖寫話呢?結合自己二十余年從事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指導學生寫好看圖寫話,可將寫作方法和技巧簡化成三個步驟,容易被學生接受,教學效果良好。
第一步,認真看,抓要素,寫出完整的話
“看圖寫話”的前提是要學會觀察,這是進行“看圖寫話”的重要條件。只有細致觀察,才能對圖畫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不僅是小學生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他們智力的基礎。在進行看圖寫話時,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順序、細致地觀察圖畫,讀懂圖意。無論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觀察時,要先有整體觀念,統觀全貌,將整個畫面總的看一看,弄懂畫面表達的內容,然后再按一定的順序,把畫面的具體內容一部分一部分看清楚,最后再回到整體上來,即從“整體——局部——整體”的順序進行觀察,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學生須掌握和運用的觀察順序有從上到下或從下往上;有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有從左向右或從右往左,有由物及人或由人及物等。其次,在觀察、讀懂圖意的基礎上,讓學生依據陳述句的基本句式“時間+誰(什么)+在(是)+干什么(什么)”,進行口頭表達或動筆寫下來。這樣做既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又使說與寫做到了有機結合。
第二步,抓細節,做細致,把句子“拉長”
在理解圖意,寫出有時間、地點、人物、在干什么的句式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的重點內容,讓學生把事情發生的具體環境、人物做事情的動作及心情或表情加進句子之中。這樣就把短句子拉長了,也就是平時教學中所說的擴寫句子。如,指導學生練習看圖寫話“小女孩要摘花,大人擺手不讓摘”這幅圖時,在學生完成第一步:“時間+誰(什么)+在(是)+干什么(什么)。學生寫:周末,媽媽帶珍珍去公園賞菊花。珍珍看到菊花想摘,媽媽不讓她摘。”學生可以按“(具體)時間+誰(什么)+在(是)+(具體環境)地方+(動作、或表情、或心情)干什么”句式進行擴句:“秋天的一個周末,媽媽帶珍珍去公園賞菊花。公園里的景色很美,碧綠的湖水,黃綠相間的草坪,紅頂的亭子聳立在高高的山頂,最美的還屬那些金燦燦、紅彤彤的菊花。珍珍看著朵朵盛開的菊花,忍不住伸手想摘一朵。媽媽看見了,連忙對她擺手阻止,不讓她摘。”學生多加練習會明白,這種抓住句子主干詞語,在其前后添加合適的修飾、限制或補充的詞語,可以使簡單的句子變得生動、形象、具體,表達的意思更完整、具體。
第三步,加想象,表道理,讓句子“變胖”
想象力是人類思考的動力,也是創作的源泉。低年級看圖寫話都是通過簡潔的畫面表達出明確的主題和豐富的思想內涵,敘事明理性強。第一二步只是完成了畫面表達的明確主題,而對于畫面表面之外所蘊含的生活道理,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大膽、豐富、合理地想象,使畫面中靜止的人動起來、活起來,讓靜止的畫面在學生腦海中演繹成有主人公語言、動作、神態、思想內涵的微電影。這樣學生下筆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能完整地把畫面想要表達的審美價值觀傳達出來,習作內容充實、豐富,感人。像“小女孩要摘花,大人擺手不讓摘”這幅圖,重點讓學生想象大人所說話的內容,小女孩聽了大人的話后所明白的道理。范例:在描述完畫面內容的基礎上,媽媽對珍珍說:“如果看見花的人都摘一朵,這里的花遲早會被摘光的。到時候這里就變得光禿禿的,多難看。愛花就不要摘花,美要讓大家都分享。”“媽媽,我明白了,愛護花草樹木,人人有責,摘花是不文明的行為,會破壞環境!以后我再也不摘花了。”珍珍低著頭對媽媽說。
這看似簡單的三步,實則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想象力、表達欲望,保護了學生的寫作個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潛能。通過長期的引導訓練,有步驟地指導和點撥,學生在面對看圖寫話時,會由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筆,變成胸有成竹、下筆有序、敢寫愛寫。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