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托
摘要:學困生,指的是在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學困生在學習上的困難主要表現在成績無法提高,而深層原因涉及到其心理動機、學習方法等方面。將“學困生”轉變成“學優生”的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學困生提高自身語文素養,也可以體現一個教師最重要的教學效果。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根據學困生的各種特點進行了很多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困生;學習興趣;培養
學困生,指的是在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學困生在學習上的困難主要表現在成績無法提高,而深層原因涉及到其心理動機、學習方法等方面。將“學困生”轉變成“學優生”的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學困生提高自身語文素養,也可以體現一個教師最重要的教學效果。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近些年來,很多教師不斷研究如何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成為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本文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一、語文教學中轉變學困生的重要性
全球信息化的當代社會要求全民必須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語文素質是一切人文素質形成的基礎。研究語文學困生的轉變問題符合全球信息化的趨勢。中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用自主、合作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困生的轉變問題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另外,從目前的語文教學實踐狀況來看,部分教師忽視語文學困生的學習,任其發展。從而導致班級內學優生和學困生語文水平的兩級分化的現象。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上,轉變學困生成為一項必須的工作。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
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動力。葉圣陶曾經指出,一個人所感興趣的范圍是他內心的真實世界。在這個人興趣范圍之外,即使存在許多事物,他也會熟視無睹。因此,教師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從各個角度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一)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
教學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尊重。尊重是學困生產生學習興趣的條件之一。作為教師心理來說,大多數人會偏愛學優生。但是職業道德要求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甚至付出更多的精力、關愛去關注學困生。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使用賞識教學法,善于發現學困生的優點,讓他們感到賞識。當這種賞識得到學生理解時,學生會產生極大的感召力,形成學習興趣。比如,在口語表達課中,如學困生積極參加,教師在要給予他們信任,而不是擔心無法完成教學計劃,斷然拒絕。學困生得到尊重肯定后,會產生繼續探索的興趣。
(二)培養學困生的學習習慣
很多學困生其實并非自身智商問題,更不是學生自身基礎欠缺,而是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正確的學習習慣。比如某些學生短時記憶能力非常好,在課堂上能夠迅速記下教學內容,但是課后缺乏應有的復習,因此無法長期記憶,形成自身知識能力。教師需要在在課下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復習計劃,并且監督實施,進而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為其不愿動腦筋、依賴性強、學習被動,從而遇到問題時或者直接請教他人,或者置之不理。教師在教學時要采取引導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探索分析,并且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糾正,從而使其養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需要必須培養學生及時解決所遇問題,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形成獨立探索的能力。這是一項持久性工作,教師必須持之以恒。
(三)確保學困生的參加權
學生的性格、能力差異決定其在課堂中表現有所不同。在小組活動中,學優生常常表現比較積極,而學困生的消極對待往往會被師生所遺忘。長期以往,課堂中一定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讓學困生參加到小組活動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組活動中,要將學困生分到能和睦相處的小組中,讓其無被歧視的自卑感,才能進而形成學習的興趣。如七年級課文《皇帝的新裝》一文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并要求學困生參與其中,培養其表達能力。
(四)改變對學困生的評價方式
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評價的方式已經不僅僅是成績了。為了讓學困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在工作中必須堅持過程性評價。在課堂上教師的態度會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興趣。比如當面對抄寫作業的問題時,教師需要肯定學生愿意完成作業的同時,引導其認識抄襲作業的錯誤,鼓勵他們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當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肯定其參與的態度,并給予幫助。學困生的到鼓勵時,即使在活動中沒有得到成功,也會對這項教學活動產生興趣。
三、結語
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讓每個教師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必須堅持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得到關注的機會,給予他們關心、支持和幫助。“學困生”是教學中比較棘手的問題。為了讓學困生得到轉變,教師需要首先從興趣入手,使其形成學習的動力,從而走向“學優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