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碧
摘要:隨著現在對于社會技能的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學者反應我們的教育應該適當提升對于真正實踐相關的知識點,而不是只是局限于純文本知識,這樣是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進步,一種全面的發展,但是就我們教學而言是一種難度的加大。
關鍵詞:小學教學;社會實踐;結合教學
小學時期的教學時間很多,知識難度不大,并且學生在這個時期非常遵守紀律,因此我們在這個時期應該格外注意對于學生多方面的教學。因為這個時期學生年齡小,并且他們處事不深,對于善惡對錯的態度并不是很明確,語文的教學不僅是說教會學生認字,還要教給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當一個合格的學生,怎樣成為一個好孩子。在這個時期,同樣是對于學生基本能力的鍛煉的好時期,我們現在的一些學生,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父母把什么事情都做完了,所以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他們并沒有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的意識,對大人的依賴程度很高,而這是對學生的發展沒有好處的,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就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都能夠的得到進一步提升。
總之,教學語文不應該只是局限于課本上,我們的教學時間那么多,變化一下我們的課堂的形式,以不同的語文的東西去感染學生,讓學生了解到一個比較完整的語文,而不是單單只是片面的字詞。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它包含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雖然我們不能在小學這個階段讓學生都能夠學習到,但是,盡量多地去擴展給學生,增加學生的眼界,也同樣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對于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一、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
學生的表揚能力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我們會發現一些學生雖然成績好,但是他們并不“大方”,他們在眾人面前就變得結結巴巴,不愿意對自己進行展示。所以,在語文課堂上,我們應該多給一點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學生變得大膽起來。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語文素養,我們通過一些方法讓學生展示自己,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學會說話的藝術。
比如,我們課堂上可以設置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行思考,然后進行小組討論,選一個代表起來解釋這個問題。比如說我們在學習《少年閏土》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對于閏土態度的轉變是怎樣的一個過程”。這樣學生既能夠對于文章有一個思考,還可以鍛煉到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與團結合作能力。
還有,我們還可以開展一些課堂小劇場,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小短劇的表演,比如說我們很多學生都喜歡看楊紅櫻的小說,在有空的時候我們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小段落,分配人物去表演,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表演給全班同學看,并投票選出最好的小組。在小短劇的排練過程中,學生明白了分工合作,并且對于表演提升了一定的興趣,他們變得更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說話了,這樣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不僅是我們課外的一些小說片段,我們課本上的一些情節也可以通過短劇的情節被學生一一表演出來,學生在觀看了同學們表演后的短劇之后,不僅可以進一步對于課文進行一種印象加深,還可以增加他們對于文章的理解。
我們的語文知識汲取,不能夠局限在文字的形式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學習到語文的知識,語文的學習更可以說得上是一種見識的擴展,是一種思想的碰撞,也是一種能力的訓練,如果我們的教學知識局限于單一的講課,學生就會變成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二、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很多教師對于學生閱讀并沒有做過多地培訓,因為他們覺得語文考試中又不能考察你是不是讀得很生動。其實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我們會發現,同樣是一篇文章,如果喊專業的播音主持專業的人讀起來,就會感到不一樣的感情,而我們讀出來就是平平淡淡的。對于一首詩歌,以不同的語調讀出來,展現的畫面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好的朗讀習慣,學生讀書,就要用感情去讀,而不是像和尚念經一樣,呱啦啦地讀出來就可以了。
在課堂上,我們讓學生聽一聽與課本上的配套的原生磁帶,其目的首先是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狀態,對于新課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還有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專業的朗讀,學習朗讀者的發音、斷句、語調的高低起伏,這樣他們對于朗讀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讀起書來就不會顯得很單調。
我們讀一篇文章,是為了把書中的內容盡快了解到,并且對于文章的主要思想進行簡單的了解,這是初次讀這篇文章。隨后,我們在以后讀文章的時候,就會讓我們從文章中了解到的感情思想傳染給大家,這是我們在充分理解文章之后想要的朗讀效果。朗讀者的魅力就是能夠通過他的聲音快慢變化,通過他的音調高低起伏,讓聽眾感到文章帶來的一種震撼,因此,這種朗讀的魅力同樣也是我們小學語文課堂希望給學生帶來的一種特別的技能。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上,對于這個方面培養學生,讓學生習慣朗讀,愛上朗讀。
三、學生品德教育的探究
語文還可以帶給學生一種心靈的碰撞,我們學習的課本上有很多知識,會帶我們的學生正確的做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并且明確學生的思想。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多的還是針對于學生的品德教育方面的內容進行的,里面含有大量的記敘文,這些文章的就是感情直接、真誠,能夠直接與學生產生思想的共鳴,讓學生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
學習是一個定性的過程,語文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小學語文教師一定不能忘記自己教書育人的使命。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多對于學生進行心靈上的輔導,像我們文章反應的一些現狀,一定要讓學生分清是非對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學生的一些原則性的錯誤,我們也一定要說服性地進行教育,讓學生第一時間明白自己的錯誤。語文教師一定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總之,語文的學習是一種明確目標、分辨黑白的過程,我們作為學生的引路人一定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四、結束語
語文的學習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過程,不單只是學習我們的語文知識,還要接觸到很多人生的哲理。“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教學語文就是把這種哲理揭露出來,以最適合學生的方式呈現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