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娟
摘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未來時期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面對這一新變化,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的新變化就是要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學方法。本文正是立足于這樣的社會現實,首先從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含義和新特征進行論述,提出了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性、時代性和實踐性三大特征;其次是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簡要分析了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存在的問題;再次是從創新性、主動性和以學生為本三個角度提出了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三原則;最后從以學生為本培養全面發展人才、創新傳播模式來搭建新媒體傳播平臺和優化人才培養和評價體制機制方面對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構提出自我見解。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新時代;建設路徑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高校改革來說,就是建立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改革目標,從思想方面就是要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論、內容與形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較高的政治標準來完善人才培養的部分環節,不斷提高高等教育現代化水平,建設政治素養高、綜合水平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一、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含義和特征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含義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從宏觀角度來講,一般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或工具,對受教育對象進行影響和指導的過程與總和,它一般都有特定的目的、特定的方法和相關要素;從微觀角度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方法總概論。
那么具體到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高等教育機構和教育者要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有關教育新時代的新變化,要立足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把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時代大背景結合起來,培養適應新情況和新問題、新需要的社會人才,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過硬的政治素質,不斷實現新人才培養方式、方法和模式的創新,立足于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實踐,豐富和完善既有成果,創新方式方法的統稱。
(二)“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特征
“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體現在“新”這個詞上,具體來說首先是面臨著新的教育外部環境,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斷刷新著人民對外界和自我的認知,尤其是智能時代的到來讓我們不斷反思未來之路在何方,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外界的種種因素讓我們對自身的教育使命和責任認知出現了一定的偏差,其次是新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對自身的認知,對于過去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反思,在人才培養、社會需求、校企合作、綜合素質等方面,新時代社會是否還需要過去的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生,那么新的需求在哪里?如何培養?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所以說從這內外兩個角度來說,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特征有以下幾個:
首先就是創新性。新時代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創新性的提出了新的指導思想,對當前世界格局和社會發展進行了一個基本的判定。那么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來說就是要從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上進行創新。從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來說就是要契合新時代大背景發展趨向,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尤其是一些國企等用人單位更加重視學生的政治身份和政治素養,而且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聽課的模式越來越不受歡迎,學生需要的是和教師平等對話的機會,是能夠自由討論的空間。這是從教學理念上要重視新媒體的運用和平等對話的機制建立。其次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行為層面,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運用所學知識。
其次是時代性。新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進入一個新時代,不管是從國外來說,還是具體到國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內容等方面的創新已經越來越重要。培養堅定的政治素養的學生,面對外國腐蝕文化才能夠巋然不動,較強的政治素養的學生面對喧囂的網絡空間才能夠做到明辨是非。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處于這么一個難得的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重要意義和時代特征。
最后是實踐性。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具有實踐性,傳統的理論學習已經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新的人才培養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但是這個實踐的前提是學生要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意識,在保證個人發展基本符合國家發展潮流的同時,思想政治層面的積累和學習也應該和實踐能力、水平相匹配,否則學生就會容易走歪路,走邪路。
二、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現狀
(一)教育方法單一僵化
當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總體來看依然處于和“新時代”所要求的創新人才、時代人才和實踐人才的基本要求相背離。從教育方法上來看,主要是沿襲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方法,教師在講臺上播放PPT,學生自己在下面被動抄寫筆記或者干脆睡覺、玩手機,本來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最后變為學生的負擔,這和當初開設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初衷相背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未能深刻理解新時代背景下教育方法的創新重要性,未能從國家高度、社會層面和學校這個基本點出發,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聽課效率,激發學生研修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積極性和興趣。
(二)教育理念保守傳統
筆者在上文已經談到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單一和僵化,除了教師不重視創新之外,還有重要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理念決定思路和行為,僵化守舊的理念是造成高校教師創新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是高校教師大都有省級或者市級的編制,相對穩定的工作讓他們形成了不思進取的行為模式;其次是教師創新理念動力不足,這就涉及到學校管理和科研激勵政策,教師沒有動力去創新,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就難以創新;最后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生長期以來受到傳統的教學方法較深,所以教師相對新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他們看來有點不合規矩,心理一時半會難以接受,所以對此類課程的學習和興趣也就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則
(一)創新性原則
創新既是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也是應該首要堅持的原則,面對這一新的內外環境,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創新就沒有成效。不創新學生就不愿意聽教師講課,低下的授課效果不但給教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還給學生帶來不小的學業壓力,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論原則首要就是創新,涉及到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等方方面面。
(二)主動性原則
習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就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問題進行了深度部署。這就要求我們善于利用兩種媒介的優勢,從本校實際出發,主動采用新媒體、新方式對涉及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進行積極傳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討論,采用學生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多方位的傳播新的時政消息和大政方針政策,深入淺出得給學生傳達有關會議精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政治的熏陶,提高學習效率。
(三)以學生為本原則
新時代強調教師要轉變教學思維,要切實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論原則,強調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立新型的學生觀和教學觀。在思想政治課程的講授中,可以采用師生互動法,讓學生多多參與到課程之中,讓學生能夠自由討論,教師只發揮總體把握方向的角色,這樣既能夠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度探討,也能夠在總體上把握方向,而不至于過于偏離教學目標和計劃。這既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新時代高等教育方法了創新的內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本質要求。
四、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體建設路徑
(一)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能夠最大程度上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面的基本變化,當前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所以從教育層面,學生的基本需要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滿足于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還對實踐層面的學習提出了更多要求。另外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適應了大學生思想形成和發展規律,當前社會新時代下的各項新觀念、新思路層出不窮,學生面對這樣一個大環境容易在思想方面出現混亂,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讓學生避免走彎路,回到正常的思想形成過程中來。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立足于這個新的變化,根據現代教學理念,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把以學生為本不斷鋪設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從而構建起相對科學有序的教育方法體系,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以人為本,教育方法的創新要符合大學生的基本需要和社會大潮流,要立足于激發學生內在的主體性為根本導向,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筆者在實際教學中認為課堂參與法比較符合當前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設計和組織之中,讓學生感受到自身是課堂的一部分。
(二)搭建多媒體傳播平臺
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并存,但是傳統媒體影響力的下滑已經是有目共睹,所以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應該在新媒體上發力。首先要從觀念上轉變落后的教學方法,轉而要重視學生為主體,創建多元、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比如通過微信群授課,或者搭建多樣的新媒體學習和信息交流平臺,比如QQ群、朋友圈、今日頭條號等渠道,要創新多元化的思想政治知識的呈現方式、形式與內容。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遠遠超過年齡偏大的教師,他們對新媒體信息的接收、傳播和信任有時候能夠超過傳統的被動上課,所以通過動畫、短視頻、聲音等方式來傳播思想政治相關理論知識,可以收到較為良好的傳播效果。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有關十九大新時代新變化新表述的討論小組,讓每個學生通過文字或者語音或者圖片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十九大新的認識,教師做好記錄,并作為實現政治教育課程的學業成績的部分參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某些不太準確和嚴格的表述,要及時進行糾正,否則容易讓學生產生理解偏差,不利于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理論和最新精神要旨,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新媒體傳播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來,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優化評估和協調機制
上文提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教師創新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缺乏一個良好的激勵措施,具體來說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優化和協調機制不健全,讓高校教師創新改革的動力嚴重不足。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要做好優化評估機制,促進教師資源合理流動,促進創新機制朝著科學有序的方向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改革評價指標,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評價中的重要一環,是創新的重要步驟,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能夠讓教師實現自我對標,朝著一定的更高目標提升自我。第二個就是調控機制,良好的調控機制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正常運轉的重要法寶,包括教師這一人的要素的調整,還包括學生這一學習對象的優化,還包括教學資源等軟硬件的協調配備,教師可以根據本校和本班學生思想政治學習的基本情況進行適度調整,通過方法創新和控制,從微觀和宏觀層面進行自我調整和外在其他因素調整,保障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落實到實處,保證學生能夠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有利于全面發展。
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緊迫性,要求我們從思想上嚴格按照黨中央最新精神全面貫徹學習,從具體的教育教學上要積極創新方式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優化人才培養和評估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創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金雨嬌.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錦州醫科大學,2017
[2]馬潘超.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認同研究[D].遼寧工業大學,2017
[3]劉朋. 媒介素養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繼續教育研究,2017,(02):44-46
[4]劉豐銘,艾甜甜. “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探究[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6(05):15-18
[5]劉燕平. 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化路徑研究[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07):79-81
[6]徐海濤.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媒體話語的生成與傳播[J]. 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6(04):73-77
[7]劉慧. “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西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