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茹
摘要: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把新的教學方法帶進課堂用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筆者就微課在教學課堂中的應用展開深入淺出地探討,希望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中地理;微課;教學策略
教師工作的重心在于“授業、解惑”,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為學生“授業、解惑”這是千百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的課題。古時候的私塾會根據不同的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如在教育啟蒙階段,強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也會根據學生的不同要求,因人因時、靈活掌握開設“短學班”與“長學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如今的廣大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課上傳授知識、學生分組討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互聯網教學等多種方式來提升他們的整體學習能力。
一、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現存問題
(一)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效應易通過微課得到成倍擴大
微課是一種借助于視頻這個主要載體以遠程的方式進行普遍教育的形式,它所面臨的不只是一個學生、一群學生,而是全國范圍內聽課的學生,它的效應將通過微課這個平臺成百、成千的擴大,因此視頻所記錄的該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至關重要,這就對錄制微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理又是一門知識性很強的課程,要求教師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很熟練,而在我國微課的實際運用中,只要有錄制設施,任何人都可以錄制,甚至有些人并沒有取得該方面的教師資格。這不僅沒有達到提高我國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目的,反而會產生以訛傳訛的惡性循環效果,從而降低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二)微課內容過于生硬,不能激發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
微課優于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其形式的創新性,不受實際課堂的限制,能夠以多種方式吸引高校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然而,在我國高中地理微課的實際運用中,微課并未能呈現豐富的內容,而是把現實中的枯燥課堂照搬到熒幕上,內容生硬、單調、乏味,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反而因其缺乏現場交流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大大地降低了教學質量。
(三)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制作指向性不明確
微課既然是輔助現場高中地理教學的一種途徑,它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性和指向性,然而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微課的具體實踐中,缺乏明確的目標性和指向性,沒有能夠很好地區分現場教學和微課的內容,并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用微課的形式來表達,也不是每一個知識點用微課就一定優于現場教學,兩者的混淆不僅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相反只會降低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帶來教育資源的浪費。
(四)缺乏現實生活的根基,教學內容失去立足點
高中地理是一門與我們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要想真正掌握這門學科,必須基于具體現實情景,立足于現實根本,從現實出發,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識的存在,并激發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熱情。但是在微課的高中地理教學滲透中,如果只是單一地通過依靠微課的形式去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學,那么就會使得高中地理失去現實生活的根基,使教學內容失去立足點,讓學生無法真實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奧妙。
二、提高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有效應用的建議
(一)重點內容突出,講解更有針對性
現有課堂教學模式中,雖然教師也會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不一、理解能力有限,無法將課堂內容進行全面消化,借助微課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例如在講解《城市空間結構教學設計》時,筆者制作了微課進行教學,本節課講授的內容按一條主線“對城市發展的理性思考”展開,突出重點城市的形成、布局以及城市不同的功能區,語言精練而簡明,講解更有針對性。另外還需注意的是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的最佳時間為十分鐘,所以教師在課堂播放微課視頻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時間的把握,可以將重點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制成精彩的片段,力求用最短的時間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領。
(二)結合實際生活,實現微課因地制宜
課本所涉及的知識大多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學生不能從自身的角度去體會書本中的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制作一些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讓課本上的地理知識走下課堂,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此外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當制作結合實際的微課視頻,形成系列微課程。這樣一來,既能讓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壓力中釋放出來,也能使之更關注學生、更關注教學本身。如在教學“地域文化與人口”時,筆者鼓勵學生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通過互聯網收集資料、分析對比來體驗與自己城市相關的地域文化與人口關系。
(三)注重教學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借助現代視聽技術,運用微課視頻可以反復觀看教師對某一知識點的教學重點,從而找到自己學習的薄弱環節并加以改進。例如在講授“洋流的成因和分布”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建議學生在課下觀看教師事先制作好的,利用水、浴缸、泡沫模擬洋流形成的視頻,進而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洋流形成的三大要素,并布置下一環節的探究任務: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洋流分布狀況是怎樣的?如何繪制簡圖?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開闊學生的學習思維,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自主探究、自主參與的學習過程,并由此掌握所學知識。
(四)為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明確指向
沒有方向的帆船只會在大海中隨波逐流,永遠到不了彼岸;沒有指向的微課只會迷失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海洋里,永遠提高不了教學質量。因此,我們要為微課在我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明確指向,明確區分好應用微課教學效果更佳還是應用現場教學效果更佳,取長補短,兩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競相迸發火花,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筆者運用微課進行教學,改變了原本沉悶死板的教學課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好這一工具,讓它更好地應用于課堂、服務于課堂。
參考文獻:
[1] 董艷 . 高中地理微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2] 宋新妹 .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