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肖凌
摘 要:語文課堂是進行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新的語文教育任務,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明曉核心素養理念賦予的課堂新要求。教師要在新課程和核心素養的理念下,使教學從“知識時代”走向“核心素養”的時代。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突出學生語言實踐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關注學生語言和身心發展的特點,使學生在感受,理解知識的同時,深入探究,力求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成為真正會學習的人。
關鍵詞: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 能力培養
2016年9月13日,關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課題成果”發布會在北師大舉行,會議指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會議具體確立和發布了學生核心素養的18個要點:人文底蘊(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學會學習(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健康生活(珍惜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實踐創新(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運用)。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必將帶來課堂教學的變革,新目標必然要采用新的教學策略來實現。
鑒于對新課標和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的理解,我在語文教學中逐漸探究、嘗試著,把從注重知識的語文課堂走向注重“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下面我將擷取教學中的一些理念和案例與大家商榷探討。
一、探究學生在詞語訓練過程中運用能力的培養
字詞的訓練是低段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寫作實踐的基礎,直接關系著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形成。針對低年級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新課程標準》提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例如:部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十九課《霧在哪里》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現在我要把海岸藏起來,同時也把城市藏起來。房屋、街道、樹木、橋梁,甚至行人和小黑貓,霧把一切都藏起來,什么都看不見了。”這段話中的“橋梁”的“梁”是個難識記,難理解的字,在教學中我利用“梁”的解釋,再結合生活中的圖片。認識事物,最后組合詞串。
這些詞語恰恰是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只見過,而不會運用語言表達的事物,這樣詞串式的教學方法加強了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運用。
二、探究學生在語言表達訓練中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要教會學生運用母語進行交際,最為基礎的則是說話,這是與他人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一個主要途徑。因此語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個課題本身就是一個詞語,把一些課題說出一點有意思的話,就是課題串說,課題串說具有豐富創造性的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能力。如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課題《棉花姑娘》、《小猴子下山》、《動物王國開大會》、《小壁虎借尾巴》、《小公雞和小鴨子》、《一個接一個》、《小青蛙》、《我多想去看看》這八個課題,誰能用它們說出一段有意思的連貫話呢?下面是一個學生的回答:一天,《小猴子下山》,他看到《棉花姑娘》、《小公雞和小鴨子》還有《小青蛙》正《一個接一個》的往山上走,他連忙跑過去問:“棉花姐姐,你們要去哪兒?”棉花姐姐說:“我們要去《動物王國開大會》,商量要幫《小壁虎借尾巴》的事呢。”小猴子開心的說:“那我和你們一起走吧,《我多想去看看》!”
這些課題是發揮學生想象力的最好的資源,我利用它讓學生編故事,在思維的發展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訓練。
三、探究學生在比較閱讀訓練中深入思考能力的訓練
隨著課堂變革的不斷深入,我在教學中改變最大的是,不再把一篇文質兼美的作品肢解成七零八落的為什么,學生學習課文也不再如馬蹄雜沓,堆砌了知識的零部件......而是完整的作品完整的呈現,完整的作品對比著呈現。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蒙娜麗莎之約》這課時,我有意搬出了三年級時學過的《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文,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世界經典畫作時,不要忘了我們中國也有這樣的經典畫作,從而樹立學生的國家自豪感;另一方面,在挖掘文本時,我驚奇的發現,這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著共同的特點,都是有面到點的寫法。
這兩篇文章不僅在寫法上有共同之處,而且在語言表達上也有共同之處,都有排比的句式和想象的寫法。《蒙娜麗莎之約》文中的句式:“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文中也有這樣的句式:“有的騎著馬,有的挑著擔,有的趕著毛驢,有的推著獨輪車,有的悠閑地走在街上溜達。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長,有的甚至只有黃豆那么大。”
這樣比較,鑒別的閱讀使語言文字豐潤了,靈活了,不再孤立了,學生運用起來也自如了,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地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開放學生的智力,啟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
在核心素養時代的語文教學,為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為了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摒棄陳舊的思想和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教學過程結合起來,把培養創造性思維變成可操作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掌握人類知識成果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古人云:“智識雖淺,罄竭則深”。就讓我們肩負起新時代的新使命,探究發展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