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在所有教學科目中是三大主科之一,也是許多科目學習的基礎工具,數學學習在中小學教學中,由于教學質量、教學觀念等的原因,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興致缺缺,且中學數學教學常與小學數學教學之間銜接差,導致學生學習數學困難,對數學喪失興趣等的狀況。在國家高速發展的今天,對數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需要學校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解決,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是其中的重難點之一。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數學教學;措施方法
一、 引言
小學教育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教育階段,中學的教育建立在小學教育基礎上,數學學科其本身知識具有連續性,因此需要中小學數學教學的良好銜接,以保證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性,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但在實際教學中銜接狀況百出,常出現學生數學學習不好是由于基礎不好的原因,教育家們對此進行深入分析,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方面整體定位、分段把握,促進中小學數學教學的良好銜接,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在此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二、 中小學數學教學的差異
小學數學教學與中學數學教學的差異在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普遍存在心智不成熟、對外界感受敏感、模仿能力強等的狀態,在數學學習時,對抽象思維不能充分理解,自我約束力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教師重點在于對學生進行基礎簡單知識的講解,學習的內容少,學生學習壓力小。例如在視圖方面的講解重點在于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視圖,且視圖的題通常是由單個立體圖組成如正方體、長方體等簡單立體圖形,學生只需明白三視圖指的是哪三個,并進行簡單描繪,直觀簡易。而中學的數學教育,學生的智力逐漸發育完全,對較深層次知識可以進行理解體會,而中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豐富,學生需要接觸的知識多于小學,小學數學學習是基礎學習,中學數學學習則是對小學數學內容的更深更具體的講解,抽象、理論性的內容多,難度增大,學習節奏增快,教師教學方法就要更改。例如在視圖教學中,中學的視圖教學增添許多新內容,不僅是對三視圖的理解,在習題解決過程中,題目以多種幾何體進行解析如房間類型的幾何體三視圖,是三棱錐與正方體的結合,并要求學生以不同角度繪三視圖,抽象性更強,學習難度更大。
三、 促進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措施
(一) 教學方式的銜接
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重點偏向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引導,重視教學內容結果過程的講解,讓學生有清晰的思路解題,讓抽象化為具體。由于內容較少,教師在講課時留給學生的消化時間也較多,中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重點在于對結果的探析,重視培養學生興趣,課業內容多,留給學生時間少,因此教學節奏快,如果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度差,會造成學生跟不上學習節奏,數學學科本身內容學習方面有著連續性,因此常有學生反映一節課聽不懂后面的課都難以跟上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心理智力狀態適度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很好地適應數學學習。例如在視圖教學過程中,首先對學生進行小學階段學習的視圖邏輯的挖掘,為課堂深度視圖知識學習埋下伏筆,在進行預熱過程中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態、知識儲備量,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調整,在學生知識儲備量少的課對課堂內容進行適當縮減,放慢節奏,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地跟上授課內容,針對中學視圖教學中對學生抽象思維更深層次的要求,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了解后,對小學知識進行逐步擴充,把學生一步一步拉入課堂學習氛圍,關于多種立體幾何的三視圖問題,教師從小學視圖知識為進入點,讓學生逐層遞進,從而達到對多種立體幾何視圖的成功理解。
(二) 學習方式的銜接
中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各種內容都有新的要求,總體趨向具體化、格式化、規范化,在學生的預習方面,教師應對其有具體的規劃,小學數學教學往往較隨意,在預習方面學生可做可不做,中學由于其知識內容增多難度加強,因此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有明確的規定,課前預習哪幾個方面有準確的要求,一方面為課堂講解打基礎,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聽講要求進行革新,中學數學教學要求學生不僅要聽還要記,即做數學筆記,將內容落到實處,在視圖課程方面,要求學生對課堂所講的視圖學習重點、視圖考察類型有紙質的筆記,一方面加深學生的記憶,另一方面為學生在以后的復習減輕負擔,在課堂快結束時教師為學生留適合的時間進行互相討論總結。在課后作業布置方面,小學作業簡單易做,如果突然加重學生負擔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應逐步增加,中間留有緩沖的機會,在視圖學習方面,小學作業簡單易做,以繪圖為主,教師可能不布置作業。而中學在視圖方面的作業銜接,應從簡單基礎做起,一步一步深入教學。興趣永遠是數學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興趣方面的銜接尤為重要,小學視圖學習階段教師以興趣引導為主,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中學階段的視圖學習,其難度增加,如果銜接不足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對學生的視圖學習興趣進行激發引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小學教學差異中存在著共通性,教師應根據其中共通性,對數學教學進行良好的銜接,在教育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生數學教育方面,教師應以專業的能力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基礎,更需要受到各方面的重視,數學學習的目的在于掌握數學思維,訓練學生的邏輯能力。在新課改中,數學教學的銜接是對我國數學基礎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孔國強.中小學數學教學差異性對比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2):115-116.
[2] 呂尋琛,宋清爽.探索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時效途徑和措施[J].科教文匯旬刊,2015(2):116-117.
作者簡介:馬子健,江蘇省太倉市,江蘇省太倉市岳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