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英
摘 要:現行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文章大多數都是既貼近生活又意境深遠的范文,具有很高的學習與參考價值。教師以教材為載體,讓學生熟練掌握文章材料的選取、結構的安排,去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描寫,領略不同文體的寫法。然后利用所學習的文本,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模仿訓練。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微點;寫作;案例研究
一、微點寫作在作文教學中的地位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理論中指出: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經過精選的基本性和基礎性的知識,是能起到示范作用的。通過范例性知識,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助于學生提高實際應用能力。許多學生的心理品質是在課堂上形成的。作文教學更是心理學滲透的強項科目。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技能有兩類: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寫作是一種智力技能,它是通過大量的寫作實踐而練就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微點作文訓練可以使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得到具體的貫徹和應用。
二、微點寫作描述
微點作文是將寫作訓練化整為零的教學策略,這種策略的基礎是使作文教學真正做到從細微處著手,讓作文教學走一條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道路。微點作文從細小的訓練點切入,目標單一但又能整體聯動,螺旋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微點作文講究的是閱讀教學中的文本“亮點”和寫作訓練中的能力“練點”的相互融合。現行語文教材中精選的文章大多數都是既貼近生活又意境深遠的范文,具有很高的學習與參考價值。
三、微點寫作案例分析
下面以《側面描寫》寫作指導課為例,具體分析微點案例的線路圖及操作過程:
操作過程如下:
(一)準備素材
這是指生活經驗的儲備。學生寫作是需要積累生活經驗的,這是他們創作的素材源泉和興趣根由,我們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此外,教師還應該用課文現成的素材引導學生“主動儲備”。如在《側面描寫》寫作指導課中,我們為學生準備了以下素材:
文段①《口技》: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文段②《羚羊木雕》: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
文段③《春》: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文段④《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倏爾遠逝,往來翕忽。
教師以教材為載體,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每一篇課文,讓學生熟練掌握文章材料的選取、結構的安排,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描寫,領略不同文體的寫法。然后利用所學習的文本,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模仿訓練。這樣既做到了聽、說、讀、寫的均衡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整體水平。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提煉寫法
這是指寫作技法的提取,即引導學生通過對典型文本的分析提取寫作技法。作文課要訓練什么寫作技法,不是由教師提出來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到典型的文本范例中探尋,在比較中總結歸納出運用的規律。這樣做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領悟寫作技法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享受了求知過程。如在《側面描寫》寫作指導課中,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文段,歸納出側面描寫的方法如下:
①以人物襯托人物:寫此人是為襯托彼人。
②以景物襯托人物:要寫人,先避開不寫,而寫有關的景。
③以人物襯托景物:要寫景物,先避開不寫,而寫有關的人。
④以景物襯托景物:寫此是為襯彼。
實踐證明,學生自己探索出的寫作規律,更易接受并運用。
(三)確定微點
這是指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根據老師提供的素材,明確微點目標,也就是素材所運用的寫作技巧。這樣使學生在參與中產生探究欲望,提高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氛圍。
(四)實踐訓練
這是指技法實踐運用。針對寫作技巧,圍繞題材,開展實踐運用訓練。這種課堂練習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續寫句子;二是文段練習。一節作文課一般設置有2~4個句子,形式有口頭作文、相互交流、動筆訓練等。續寫句子的優勢在于能夠將寫作目標化整為零,方便教師在師生的現場交流中當堂把握學生的掌握情況。文段練習是將學生的能力點聚零為整,是對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整合。學生以習作的形式把對寫作目標的掌握情況反饋給教師,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如在《側面描寫》寫作指導課中,設計了以下練習:
用側面描寫的方法,按提示補充合適的句子。
①寫作對象提示:運動場上,一位學生籃球打得很好。
運動場上,一位學生熟練地運球、上籃,籃球畫了漂亮的弧線,應聲入網, 。
②寫作對象提示:運動場上的緊張氣氛。
運動場上,雙方比分緊緊咬住,氣氛緊張, 。
③寫作對象提示:教室里的安靜氣氛。
教室里,大家正在埋頭寫字, 。
在文段練習中,我們則設置了這樣的情景作文:
情景①一個雨夜,母親去參加學校舉辦的家長會,墻上的時鐘已走過八點,母親快回來了……
學生(林××)例文1:我趕緊把電腦關掉,跑到寫字臺去,在那里裝出十分認真的樣子,只盼著母親看到后不會太過于生氣。突然,“轟”的一聲,一道閃電劈下,我跳了起來,大喊:“這是什么鬼天氣,嚇死我了!”漸漸地,雨下得越來越大,我心想:“我在學校那么不老實,還是趕緊洗澡睡覺吧!這樣母親就算回來,也不可能罵我了!”就這樣,伴隨著雨聲、雷鳴聲,我懷著彷徨的心情,漸漸進入了夢鄉。
學生(康××)例文2:我在客廳走來走去,拳頭握得緊緊的,忽然,聽到從樓梯上傳來的腳步聲,我屏住了呼吸,臉通紅通紅的。“啪!”門已經開了,母親已經走到我面前,沉默了許久,這時只有風扇的“沙沙”聲在耳邊回響。終于,母親一臉平靜地說:“老師沒有批評你,也沒有表揚你。”我立即跳了起來,窗外蟋蟀的叫聲也響起了。握緊的拳頭不知何時已經松開了。真驚險啊!
情景②盼望已久的體育課被突如其來的陰雨天氣攪黃了,語文老師利用這個時間進行語文單元測試。
提示:這樣類似的經歷相信同學們都曾遇到過,請大家展開想象,塑造在這一特定情境下的“我”的形象,要求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學生(黃××)例文3:怎么能這樣呢?同學們都死死盯住老師,希望老師能回心轉意。可是,老師沒有絲毫察覺。此時班里無比寂靜,只聽見外面轟隆隆的雷聲,狂風拍打著樹葉,將寒氣吹到每個人的身上,又像尖錐子一般刺入我的心中,但班上還是那么寂靜,每個同學都在做卷子,筆尖發出嗤嗤的聲響,似乎要斷裂。
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課堂上就呈現出一種梯級式上升的態勢,體現出了化整為零、聚零為整的教學思路。
(五)課后探索
這是指拓展延伸,從課堂訓練中拓展開來,鼓勵學生課后探索。因為一節作文課解決的問題、展開的訓練是有限的。
四、微點寫作案例思考
這種案例設計一共有五個環節,每個環節之間環環相扣,邏輯性強,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研學路線圖中的“準備素材”即“先學”,是“研學后教”課堂模式的特色之一。其中的文段基本上來源于課本或名家文章,都是學生所熟悉的,讓學生從文本中“提煉寫法”。在“提煉寫法”即“后教”環節中,教師主要解答學生經過小組合作學習即“研學”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同時利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進行能力的拓展和提升訓練。然后再到“確定微點”這個環節,最后根據訓練點課堂上寫作,也就到了“實踐訓練”這個階段,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體現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通過學習本課,受益匪淺,基本掌握了側面描寫的寫作表達技巧。課后,學生根據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修改自己的文章,進行“課后探索”。
教材是寫作指導最好的范本。這種設計思路,充分挖掘教材,能教給學生方法,做到作文教學指導具體化,以教材為范本,挖掘一切可以指導學生寫作的因素,尋找作文教學指導的切入點,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
這個課堂教學案例中,教師還注重讓學生分析例子,指出素材中的寫作技巧,讓學生自主分析探討,培養自主探究能力,這樣得來的知識會掌握得更牢固。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參考文獻:
[1]黃碧玉.側面描寫在小學生作文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5(17):50-51.
[2]鄭桂華.描寫的奧秘[J].語文學習,2007(9).
[3]趙明奇.新課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學探微[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11).
[4]劉詩瓊.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探索[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11(33):73-7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