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煥偉
摘 要:“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是全面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它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落實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學案導學;歷史教學;應用
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在各級各類學校迅速推開,越來越多的教育人意識到傳統的應試教育已嚴重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身處農村中學的我們也深感自身教育責任之重大,教育意義之深遠,所以我們也在積極努力探究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有效教學理論,對“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大膽嘗試,探索實現高效課堂,以最大限度地落實、實現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一、“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學案組成
經過長時間的理論學習、教學實踐和探究,研制了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案。學案的主要內容有【課題】【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習過程】【布置作業】七部分。【課題】其主要作用是使學生明確學習主題;【課程標準】其主要作用是明確課程標準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準確定位;【學習目標】此部分內容體現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學習重點】是把握學習重點,使學生能有的放矢地學習;【學習難點】是突破難點,有利于學習重點的落實,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知識;【學習過程】是由自主學習、互動提高、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鞏固練習五個學習環節構成。自主學習是將學習內容具體細化成若干個小問題,在每個具體問題中都有學法指導,如在教材第幾頁第幾自然段,閱讀文字或觀察圖片思考問題,重點內容在教材上做好標注和勾畫;互動提高是指小組成員之間分享自主學習成果,對基礎知識達成共識,同時凝練問題;自主學習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到合作探究環節,小組之間共享學習問題并合作探究,突破重點、難點;拓展延伸是精講點撥環節,此環節一是建構本節課的知識框架,二是對本節知識進行適當拓展,提升學習高度;鞏固練習是學以致用環節,聯系生活、生產實際,拓展學習寬度。【布置作業】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復習鞏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二是結合學案,完成下節課的自主學習。
(二)學案使用
以上述學案為模板,教師認真備課,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結合每節課實際內容,撰寫每節課的學案并打印。每節課的【布置作業】環節下發,啟發學生結合學案相關內容完成新課的自主學習,了解學習內容,解決基礎知識,凝練探究問題。
課上我們以學案為準繩,首先班級成員間分享自主學習成果,對基礎知識達成共識,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移交小組內部,小組成員間進行互動提高,同時凝練問題,轉交小組間進行合作探究和交流,通過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和交流,突破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突破本節課重點和難點之后,教師要啟發學生建構本節課的知識框架,完成學案中的思維導圖,在此基礎上,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延伸。然后結合老師在學案的鞏固練習中擬定的ABC三個層次的練習題,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或全做相關內容,以達到復習鞏固之效果。
在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學案是準繩,或隱或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所以教師在學案設計上一定要做到定位合理、目標明確、難易適度、知識認知循序漸進,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作用。
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意義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就是承載知識的機器,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以學案為綱,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學生表達交流為輔緊緊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二)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學生學習中起著主導作用,是客體,而學生則位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是主體,“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由課前的自主學習到課堂上的互動提高、合作探究等環節,充分彰顯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翁,體現出學生學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學生交流了什么,探究了什么,在整個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引領學生學習,啟發學生表達交流、成果共享,達成學習目標。
(三)優化課堂結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傳統式教學中老師一言堂,全面系統地、面面俱到地傳授書本知識,可謂是眉毛胡子一起抓,主次不分。而“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則是以教材為藍本,與時俱進地優化、組合課程資源,大大增加了課堂容量,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
(四)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在知識含量多、知識更新快的互聯網時代,老師必須加快學習的步伐,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快速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才能駕馭“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才能設計出科學的學案,才能游刃有余地引領學生學習。
總之,“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彰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優化了課堂結構,整合了課程資源,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促進了教師專業的快速發展,全面落實了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趙富民.淺析新課改形勢下歷史學案的設計與使用以《啟蒙運動》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