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少華
摘要:核心素養是每個人發展與完善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需的基礎性素養,是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個體應具有的起基礎和支撐作用的素養。任何學科都有其對于核心素養發展的共性貢獻與個性貢獻。只有明晰本學科在特定核心素養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義,揭示學科與核心素養的內在關聯,才能發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所以,我們必須讓改革真正落到實處,我們必須通過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實踐、體驗、感悟、積累,通過“問題化”、“情景化”教學,把“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融入社會、勝任工作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物理教學;教學活動
一、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最早出現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盟理事會的研究報告中,在1997年啟動了“素養的界定與選擇:理論和概念的基礎”研究項目,為了推進核心素養走進教育實踐,2005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又發布了《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選擇:行動綱要》,以增強核心素養應用于教育實踐的可操作性。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正式發布,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成為重中之重。核心素養是每個人發展與完善自我、融入社會及勝任工作所必需的基礎性素養,是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個體應具有的起基礎和支撐作用的素養。任何學科都有其對核心素養發展的共性貢獻和個性貢獻,明晰本學科在特定核心素養形成和提升上的教育意義,揭示學科與核心素養的內在聯系,才能發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素養的形成提供了平臺,核心素養的落實又會強化學科素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學科教學是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途徑。
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成分。
1.物理觀念
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學生應形成經典物理的物質觀念、運動觀念、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能用其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具有現代物理的物質觀念、運動觀念、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能用這些觀念描述自然界的圖景。
2.科學思維
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學生應具有建構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能正確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并能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運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意識,能基于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新。
3.科學探究
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學生應具有實驗探究意識,能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合理猜測與假設;具有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正確實施實驗探究方案,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論證的能力,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信息,描述、解釋實驗探究結果和變化趨勢;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愿與能力,能準確表述、評估和反思實驗探究過程與結果。
4.態度與責任
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學生能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在進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應用時,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規范;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熱愛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
三、如何在物理學科的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
(一)問題化與情景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能動性
縱觀人類社會,無論是思想發展史、社會進步史,還是科學發現史、技術革新史,無一不是在不斷發現新問題中解決問題,又在解決問題中發現新的問題。這說明我們比較回歸對問題的探究,并在這個過程中激發自己的智慧。這要求我們教師比較在教學過程中,幫學生搭建起“問題化”的橋梁,讓學生勇于思考、大膽假設、積極探索,成功跨越。
在高中物理課堂上,切實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切實在知識點的構建過程下工夫,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親身的體驗,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獲得高階認知能力。
(二)基于“問題化”的學習沖勁,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通過能力發展的渠道。學生有沒有形成能力,必須通過能否完成某種活動加以驗證,所以,我們要學生形成某種能力,不可能把某種結構直接傳授給他,必須借助于活動這個載體。
1、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上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是人們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方法,是提出科學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做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科學教學倡導探究式學習,通過探究式學習,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突出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2、靈活地運用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并與課程目標一致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成果和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通過項目教學,學生靈活運用科學思維以及所學知識結合相關技術進行探究、合作、交流、分享,把所學知識和現實世界聯系起來,從學科核心素養到跨學科核心素養,教學得到了很好得升華。
參考文獻:
[1]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三十人談—楊九詮《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