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摘 要] 詞匯課型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課型。但由于一線教師對這種課型的教學深感茫然,因而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目標設定較淺層、語境創設較虛幻、思維拓展較局限等現狀。筆者通過實踐提出了“三探”教學范式,即探析語用目標、探悉語境創設、探晰思維拓展。分別從剖析實際學情分層設定語用目標,洞悉多樣方式真實創設生活語境,明晰學用途徑發散語言思維這三方面來提升詞匯教學效率,以構建高效的詞匯課堂。
[關鍵詞]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三探”范式
自從人教版英語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以來,圍繞著新教材進行的各級各類的培訓、觀摩活動層出不窮,但大部分課型都圍繞著語音課、聽說課、讀寫課等展開,而對于詞匯課型的研究卻少之又少。由此可見,一線英語教師對詞匯教學感到茫然。本文從實際出發,提出“三探”教學范式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嘗試,以期在詞匯課型上做加減法,從而構建高效、靈動的課堂。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現狀
(一)目標設定較淺層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合理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部分詞匯課的教學目標只依據教材而定,完全聚焦于教材中詞匯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情。生活在大數據時代的學生有著更多學習語言的機會,課堂上有一部分學在前面的孩子就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這種語用目標設定太淺層的課堂無法調動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一節三年級的英語課上,教師在教授新詞one, two, three, four,five之前出示one和two兩張單詞卡片,發言的學生幾乎都能清晰、正確地朗讀這兩個單詞。顯然,學生對此已經有了生活積累,但教師卻沒有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讓學生表達,因此大部分學生得不到適當的提升。
(二)語境創設較虛幻
傳統的詞匯課不僅操練機械、單一,而且缺乏真實的語境。學生沒有建立語境和詞匯間的對應關系,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不能真正地融會貫通,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和運用。例如,小學五年級“My favourite season”一課,教材提供了四幅圖文照片:go on a picnic, go swimming, pick apples, make a snowman,在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季節及原因時,很少有學生提到pick apples,其真正原因在于蘋果樹大部分被種植在北方,南方的孩子很少有采摘蘋果的生活經歷。可見,虛幻的語境創設削弱了學生的語用能力。
(三)思維拓展較局限
長期、機械的語言訓練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傳統課堂忽視了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簡單、粗略的中英互譯方式使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十分狹隘,思維活動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急需提高。例如,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教師在教授“What can you do?”這一課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有關can和cant項目的問卷表。但學生的答案大多集中在課文中的幾個詞匯,他們很少將思維拓展到生活中,學以致用的能力十分薄弱。
二、“三探”范式之重要意義
針對以上詞匯教學現狀,筆者提出了“三探”教學范式即探析語用目標、探悉語境創設、探晰思維拓展,以為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提供參考。
(一)“三探”范式為詞匯教學提供層級語用目標
“三探”范式基于教材,研究學情,根據學情的真實面貌創設下限、上限和基本目標。這種層級化目標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能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從而為個性化學習提供可能。在傳統范式中,許多教師習慣將所有詞匯的聽、說、讀、寫技能進行平均分配,這種空洞的、一刀切的目標設定直接導致部分學在前的孩子裝腔作勢,學在后的孩子則無所適從。這種目標淺層化設定的教學活動不能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必然導致教學的低效現象。“三探”范式從學情出發直擊目標,將目標由扁平化扭轉為層級化設定的方式是區別于傳統教學范式的一大亮點。
(二)“三探”范式為詞匯教學營造真實語言環境
“三探”范式運用phonics即自然拼讀法幫助學生建立詞匯的音形聯系,運用圖文信息趣化語言情境,切換多樣場景豐富語境空間,從而營造真實有趣的語言環境。在傳統課堂中,教師更多地關注詞匯的聽、說、讀、寫能力,較少培養學生在語境中的語用能力。課堂上出現的偏情境、虛情境,甚至假情境更是隨處可見。事實上,語言的習得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操練,但語言訓練并非一成不變地生搬硬套。這就要求教師提供大量真實、有趣的情境來聚焦核心詞匯。“三探”范式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它引導學生在真實、豐富的語境中感悟語言、運用語言,多樣發展,從而使目標詞匯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學法的多元化賦予了英語詞匯課全新的思考和探索時空,豐富了詞匯課的內涵和外延,使課堂更具生命力。
(三)“三探”范式為詞匯教學提升思維廣度
“三探”范式具備一切語言活動的思維特質。它通過大量情境的創設、繪本的創編、故事的拓展等活動,帶領學生自由切換于低階思維與高階思維之間,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廣度,挖掘學生的思維深度。詞匯教學絕非機械化的你讀我跟。機械朗讀、抄詞聽詞的活動形式直接導致了思維的低階發展,甚至無發展。事實上,這種思維無廣度、無深度的活動不僅降低了課堂的趣味性,而且還阻礙了學生語用能力的發展。因此,基于學生思維發展的“三探”范式是有別于傳統教學范式的一種教式變革,它必將引起詞匯課教學變革的新浪潮。
三、“三探”范式之有效策略
(一)探析:剖析實際學情 分層設定語用目標
“三探”教學范式首先注重探究分析學生的學情,教師通過看圖說話的環節檢測學生對新授詞匯的已知程度,從而了解每個核心詞匯的難易度。這種聊出內容、聊出現狀、聊出目標的活動能準確把握學情,讓會說的先說,遲說的后說,使每個學生信心滿滿“跳一跳,摘到果子”。
1.針對“先會”學生制定更優目標。大數據時代學生學習語言的機會和平臺十分充裕,因此一個常規教學班的學情差異較大。課堂上教師可以讓會說的學生先說,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領作用,讓已經會了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往深拓一拓,讓這部分會說的學生優先發展。例如PEP三上“Unit6 Happy Birthday!”一課中,單詞three中的咬舌音以及five中的尾音容易弄丟,課堂上可以讓會說的學生說得更多、更好,并示范領讀。
(1)依據學情設定上限目標。讓學在前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優的發展,是“三探”范式區別于傳統課堂的一大亮點。課前已學會的學生或者一知半解的學生可以借助課堂嘗試著“跳一跳,摘到果子”。會說詞的試著說語塊,會說語塊的試著說句子,能說句子的試著說對話,學生在上限目標的指引下學會分層表達,在表達中運用語言,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能動性。
(2)示范領讀發揮榜樣作用。小學生爭強好勝心理十分明顯,“三探”范式充分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會說的學生上臺演示當榜樣,示范領讀帶領全班一起學習,這種榮譽感是語言激勵遠遠不能企及的。學生在示范中建立自信、互相幫助、分享學習。
2.針對“遲會”學生設定協同目標。會說的先說,遲說的后說,在同學榜樣的帶領下模仿語音,跟學練唱同樣可以學好英語。“三探”范式嘗試建立一個互幫互助的學習群,在攜手共進中學習語言、體驗分享的快樂。同樣以PEP三上“Unit6 Happy Birthday!”一課為例,會說的學生組成three和five兩個詞匯加油站,不會的學生結合實際去選擇加油站的小老師學習單詞,攜手共進,事半功倍。
(1)依據學情設定下限目標。教師借助看圖說話環節了解學情,學生可以真實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不會的時候也能自信地表達“Sorry teacher, I dont know”。這是“三探”范式區別于傳統課堂的又一亮點:力求尋找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尊重學生,全人發展。教師通過對學生學情的真實把控,制定下限目標,“遲會”的學生在老師和“先會”同學的協同發展中擊準目標,掌握詞匯。
(2)模仿示范分享學習過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的文化品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三探”范式十分注重學生間的分享學習。知不足而后進是一個人的美德。遲說的學生在會說的學生的帶領下,認真傾聽、大聲模仿,在小小加油站內學做小跟班,反復練習掌握語音,從而幫助更多的同學,攜手共進、分享學習,建立友誼和自信。
(二)探悉:洞悉多樣方式 真實創設生活語境
“三探”教學范式倡導通過豐富多樣的語境提升詞匯學習的實效。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體驗詞匯、理解詞匯、運用詞匯,從而進一步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聽詞、說詞、讀詞、辯詞,在形式多樣的練習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分辨力、判斷力以及想象力。從以“教”為中心變成“學”為中心后,從理念上顛覆了小學英語教師一直以來慣用的詞匯課教學固有模式,因此它必將引起詞匯課教學范式的新變革。
1.感悟規律創設語境前提。“三探”范式嘗試利用自然拼讀法幫助學生建立語音和字形之間的對應關系,提供學生多樣化的詞匯,讓學生在悟一悟中自我發現規律,在讀一讀中體驗規律,在用一用中掌握規律。學生在規律的幫助下逐步達成“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而這正是學生使用語言,創設語境的前提。例如,在PEP三上“Unit4 Lets eat!”中,教師在教授cat,fat等詞時引入臺灣的斯博恩phonics教材讓學生在感悟規律中建立字母音、形間的聯系。
2.運用圖文釋義語境對象。語義的理解是語用的前提。“三探”范式強調利用圖片和文字的對應關系來幫助學生掌握語言。運用圖片解釋語義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可以利用圖文連線的方式直接釋義,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歸類解義,還可以利用由文到圖的方式從語言過渡到思維。
3.運用符號趣化語境情景。布魯納認為兒童能夠通過符號再現他們的世界,這種符號可以是抽象的、間接的、任意的。當兒童經歷了觀察性學習后,他們可以形成自己的編碼系統,而這個編碼系統是否穩固,能夠形成一定的序列符號編入兒童大腦,這就需要符號性學習活動的進一步支持。這種進一步支持在詞匯課中的具體表現可以是順序的編排、圖畫的創編等。符號性學習趣化了語境中的情景創設,擺脫了傳統課堂的枯燥、乏味,讓語境在符號的帶動下自然而然地產生。
4.切換場景豐富語境空間。基于小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的現狀,詞匯課應該提供信息更集中、場景更豐富的學習內容。由此,“三探”范式緊緊圍繞核心詞匯,通過三種不同的情景來復現詞匯,讓學生在觀察、類比以及歸納中反復地說、圍繞著說、有效地說。
(三)探晰:明晰學用途徑 發散語言思維
“三探”范式通過挖空、繪本和留白等手段打開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充分的平臺拓展語用,提煉思維、協同學習。它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觀察、生疑提問、參與體驗、集思廣益的學習能動性,而且更注重語言與思維的有效融合,將思維由低階情況推進到中、高階情況,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1.提供半開放式填空拓展語言思維。教師可以通過挖空填詞的方式開發學生的語用潛能,引發深度思維。在填詞活動中體驗語言,養成規范。如在新版PEP五下“Unit5 Whose dog is it?”中,為了讓學生拓展新詞,充分語用,養成be動詞+ing的語言規范,一名外籍教師設計了如下填空方式,讓學生接龍填詞比賽。
2.利用創編繪本遷移已學知識。英語繪本具有精美裝幀、經典完整、真實語境、復現強調、思維發散等特點(金小丹,2013)。國外許多學者認為,繪本是最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繪本閱讀是孩子閱讀經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繪本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語言理解、語言交流以及語言運用的平臺。“三探”范式依托繪本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繪本中自由地運用語言,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在PEP三上“Unit4 We love animals”中,一位教師設計了小人書繪本的創編活動,學生在看一看、涂一涂、說一說的活動中學會了知識的遷移,提升了思維含量。
3.通過留白文本挖掘深度思維。留白是一種語言藝術表現形式,它是指教師有意識地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引起學生的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探究、討論和歸納,還課于生,從而達到真實語用的最終目的。如在PEP四下“Unit4 At the farm” 一課中,教師在課堂最后將拓展文本進行了如下的留白處理: Welcome to our magic farm. There are some . Theyre so . There . Theyre
.通過留白挖掘學生的深度思維和無限想象。
總之,在以“學”為中心的課改理念指導下,“三探”教學范式賦予了英語詞匯課全新的思考和探索時空,豐富了詞匯課的內涵和外延,使課堂更具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安鳳歧.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滕云.小學英語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程曉堂,劉兆義.小學英語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金小丹.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3.
[7]高媛.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進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8]謝亞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6,(36):95.
[9]汪海波.自編繪本有效助力小學英語詞匯教學 [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6,(4):90.
[10]大衛·R.奧爾森.羅杰姆·布魯納[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陳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