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2014年我國教育部提出各階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體系。該體系的提出涉及黨和國家的發展政策,在整個國際發展大背景下,是當前個人素質全面發展的客觀需求以及我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決定了核心素養教學體系實施的必要性。根據核心素養的框架內容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符合我國當前教育實際情況的,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阻礙教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實現程度。為了推動核心素養的全面實施提出多方面的實現途徑,目的在于通過多種內容及方式的完善或改變在課堂中真正實現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美術教育;實現途徑
一、核心素養的提出背景
面對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當前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模式,提升學生整體的能力水平來適應大環境。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核心素養的提出一方面是結合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理念,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迫切需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轉化為符合現在學生實際接受的教育以及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更有利于其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雖然在微觀層面稍顯薄弱,但是從宏觀方面來講規定了教育的培養目標,對我國的教育事業及人才的培養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是在國際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為了提升自身的教育國際競爭力,不得不適應國際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全面實施核心素養。面對席卷全球的核心素養研究浪潮及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必須全面落實核心素養這一人才培養戰略來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最后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國教育領域長期圍繞傳統教學展開,其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因此,為了在單純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使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育部提出新形勢下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的建立。
二、核心素養的內涵
美術核心素養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知識的獲得和運用,來解決現實生活情境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對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是以美術作為生活原點,并且在生活中對美術進行運用,在學生作為主體與社會環境作為客體之間的交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主客體感悟力及對各種問題的處理能力。
核心素養在美術教育中的表現形式是具有美術的學科特點的,將宏觀的概念具體到學科特點上加以詮釋,則更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三、當前核心素養實現方式及程度
近年來,素質教育取得顯著成效。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加,各教學單位對素質教育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增加。同時,國家政策以及教學單位的重視為社會各界教育機構的興起提供了生存環境,社會上大部分家長為了孩子以后有好的前途以及發展,不僅限于讓孩子在學校進行日常的學習,還要進行課外的補習。由此,在一定程度上素質教育效果顯著。
目前,雖然素質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著問題。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是具有一定的銜接部分,而現在課程教材也存在系統性及適宜性不強,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復,即使學生在一定的文化知識方面掌握較好,但是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卻較為薄弱。文化知識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進行充實,但是最為薄弱的幾個環節不是僅靠學習就可以培養出來的個人素質。為了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關鍵是具體細節化素質教育的內涵,豐富素質教育的概念,建立以“學生核心素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以及評價標準,同時更需要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完善。
四、實現核心素養存在的問題
(一)與教育環境不相適應
核心素養強調學生獲得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當前我國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雖然近兩年對于藝術類的教育內容增加了,但是也不能緩解我國應試教育的大局勢。在此背景下,核心素養的提出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與我國教育環境不相適應,難以實現。盡管核心素養以寬泛的內容作為勉強實行的基礎,但其目前方式單一的教學也不適應現代應試教育的客觀需求。由此可知,核心素養在普通文化課程中的推行困難重重,在新進美術教育中核心素養的推行更是力不從心,不僅缺乏教學經驗及方式,而且美術教育的發展接受環境本就薄弱更不易實現。
(二)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是為了適應時代要求于2014年提出,到目前為止僅存在三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圍繞國家教育發展的趨勢提出的內容框架寬泛,理論內容新穎具有進步性,但是真正運用到實踐教學環節中是完全沒有經驗可尋的。盡管國外的教育有涉及,但是不同的國家,發展情況是不相同的,對于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等問題的途徑探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反觀國內,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核心素養的實施不能完全反映核心素養,與提出的理論是存在較大差距的。
(三)框架內容寬泛,教師教學困難
核心素養內容框架涉及的內容寬泛,其在較短的提出時間下教師因沒有同傳統教學一樣長時間的研究以及分析,教學中對核心素養實現程度低。專家學者對核心素養專業的理論內容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發展的大形勢,雖說是先進的教育理念,但是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實際情況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教師對核心素養的理論學習還停留在表面,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新的教育理念,因此在課堂中對核心素養的實現程度低。另一方面,教師面對寬泛的核心素養框架內容不知從何下手,沒有教育教學的豐富經驗,只有在摸索中前進,使得核心素養的實際實施異常困難。
五、美術教育中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途徑
(一)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
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在長期的傳統教育的影響下轉變教育理念,提出核心素養實施首先需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關。因為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就不能單純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標準,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多方面的能力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從而,學生呈現出的多角度的綜合素質能力作為衡量學生的一個科學的教育標準,對于教育質量的衡量標準也要相應進行調整,為核心素養的全面實施奠定基調。
(二)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素養課程體系和評價標準
為了適應現在教育教學的課程目標,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素養的實施作為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建立核心素養體系下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明確細化不同階段學生、不同學科學習內容的程度要求,既要求學習內容,又要求教學質量,兩者相輔相成,從而推動核心素養的實際實施。
(三)進行科學的課程改革
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基礎進行的課程改革,一方面指導課程的改革,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依據和出發點,進行科學的課程設計。另一方面具體細節化核心素養體系的實施,明確各個階段、各個學科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加強各學段、各學科課程的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
(四)豐富傳統素質教育的內涵
針對核心素養的實施,只有落實到各個方面才能推動整體的實現。傳統素質教育以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為主,不符合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的人核心要求。其包含的18個基本點涵蓋各方面文化內容,具有較高的綜合能力。真正落實到課堂中的核心素養培養需要不斷豐富傳統素質教育內涵,增加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完善度,實現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表現,凸顯其內涵。
(五)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核心素養通過教學實踐來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教育教學體系的建立更加明確了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學生,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品格與能力,具體細節化的體系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好的創新教學形式,落實細節化的核心素養要求及目標,改變當前傳統的學科與知識為主的課堂灌輸現象。除此之外,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核心素養的建立,幫助學生在知識學習之余明確未來的個人發展方向,可以更加系統的為自己的目標努力,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六)三維教學目標的建立
核心素養應該是從大到小,從理論到實踐的一種不斷完善及實施的內容。從宏觀的科學教育質量關的建立到課程體系、改革、教學目標等建立在沒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需要從宏觀理論逐步落實到實際,讓專家學者走進課堂,從課堂教育的層面不斷完善三維教學目標的建立,為核心素養的實現提供一個堅實的平臺。
六、結語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套經過系統設計的育人目標框架,其落實需要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的變革,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近年來核心素養作為教育領域的重點實施內容,其實現具有多重困難,雖是不斷在進步,但是實現程度低。為此,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完善教育教學,為核心素養的更好實現提供優質環境。
參考文獻:
[1]崔若峰.最重視七大素養: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J].中小學管理·縱橫,2016,(07):50.
[2]王曉紅.核心素養的困與思[J].教育科學論壇,2017,(13):30-32.
[3]喻平.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與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教學理論與方法,2017,(01):48-53.
作者單位:
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