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飛
摘要: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無疑都是創新的結果。教育肩負著民族的振興、神州崛起的偉大使命。因此,在課堂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就成了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育;創新精神
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21世紀教育的主題和最顯著的特征。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一項基本任務,創新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只有充分暴露在學校教育活動中,才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發揮出教學效益。
一、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新課程教學中,最忌諱教師生怕學生配合不了、不能達成自己的教學目標,自己把什么都說出來,讓學生記住現成的答案。沒有思考何談創新?因此,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于說、敢于辯、敢于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在《小馬過河》的教學中,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么說它就怎么做”時,有學生說:“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么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么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學生再通過討論加深對小姑娘美好心靈的認識。
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象,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增進創新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留有想象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么?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么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想象,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么想,怎么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幻想是創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史上的許多事物的過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幻想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空白點”,引發學生“補想”,培養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很多,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機,我們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引導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創設一個以生為本的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教”要為“學”服務,教師必須真正尊重每一位學生,一定不能輕易地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傷害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在一定的范圍內,充分給學生一些自主選擇、自由加工的機會,讓他們在選擇中學習選擇,在加工中學習創造,在不斷探索中有所發現,在進一步參與中發展自我,完成認識的變化和飛躍。教師課堂上可允許學生有比較自由的坐姿,不強求學生個個正襟危坐;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盡量說“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問題我們共同來研究”、“請你幫我……”等話語;甚至允許學生在老師講課時有秩序地插話,發表自己的見解,給學生提供足夠寬松的心理空間;當有疑問或不同見解時可隨時發問,情不自禁發表出來的意見,往往是學生智慧火花的閃現。當學生回答不出教師的提問時,允許他自己請另外的同學幫他回答。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這時教師應該先給予積極鼓勵,贊揚他有敢于提問的勇氣,然后再給予點拔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地坐下。師生平等的關系是保證智力與非智力都處于最活狀態,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辯、大膽探索。
四、利用評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新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評價不應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的提高,而更應該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每個方面,師生共同擦出創新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要以激勵為主,要盡力為學生鋪設學習成功的階梯,提供學習成功和探索創新的機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在創新精神的培養過程中,如果能注意運用激勵性的手段,對學生每一點一滴的進步給以支持和鼓勵,則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教師務必樹立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評價理念,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針對不同層次的評價對象,靈活采用各項評價指標,通過激勵性評價,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潛能,長處及不足,及時把握自己的發展態勢,從評價中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五、積極開展創新性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課處活動具有實踐性、趣味性、靈活性等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的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開展導讀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內學得的知識得到印證和拓寬,在課內培養的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創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種潛在心理能力,創造力要靠教育和實踐來挖掘。放手讓學生創辦自己的報刊、廣播站等,使他們能夠獨立地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濃厚的興趣、主動的參與意識和成就感,為不斷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不懈的用創新教育理念精心組織教學,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大膽進行創新教育嘗試,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王雅之. 小學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模式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