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凡喬
摘 要 高等師范院校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為中小學培養高素質的師資,為基礎教育提供高素質的教師是高等師范院校最根本的任務。提高師范院校學生的素質、教學能力是師范院校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對未來卓越教師提出了設想,并從師范類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水平、教學實踐等方面提出了卓越教師的培養策略,旨在能夠引起廣大高校的重視,為基礎教育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關鍵詞 師范生 培養 卓越教師
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均對基礎教育的教學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高基礎教育師資水平成為廣大師范院校的重點教學任務。探索卓越教師的培養途徑和策略成為師范院校重點工作之一。
卓越,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超出一般的、杰出的,卓越教師就是教學水平、能力高于一般人的教師,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優秀教師,既具備異乎尋常的教學能力,又具備別于常人的知識水平,還要有超于別人的人格魅力。卓越僅僅只高于他人,更是不斷的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卓越的教師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教育教學現狀,他們對教育有崇高的理想,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培養優秀的人才為教學目的。
1 師范院校要建立卓越的人才觀和教學觀
總結來看,卓越教師具備以下特征:包容進取的師德;從容淡定的氣質;淵博的知識水平;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能力。卓越的教師既具備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對全局的教育進行探索與改革的能力。
師范院校是教師的搖籃,是卓越教育人才的基地,為了能夠培養出卓越的教師,使培養的學生達到以上的水平,廣大師范院校要建立卓越的人才觀和教學觀,潛移默化地將理念滲透給學生。充分發揮卓越教師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教學示范作用、科研模范作用和學風典范作用,讓卓越教師應成為廣大師范院校創新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和途徑的重要課題。
2 師范院校要積極探索卓越教師的培養新模式
培養卓越教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是需要廣大師范院校長期改進和完善的課題。近年來,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高校的教育也需要進行改進,積極探索卓越教師的培養新模式。
(1)明確培養目標。想要培養高素質卓越教師,廣大師范院校要明確自己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也就是做好定位。即要培養的是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厚重的教育理念的復核型教師,也就是兼具知識、能力和人格多重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2)注重培養多學科人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成為基礎教育的重點任務,對基礎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的教師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單一學科專業的教師顯然不能滿足于現狀教學的需要。學校要拓寬學生的學習事業,構建三維立交、開展文理科相互融合的課程體系是學校的首選目標。學校在構建三維立交、文理科相互融合的課程體系時,可以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打破以往的專業和院系的限制,把文化類、專業類和教育類的課程列為核心課程,把學生的選修課范圍擴展到全校所有專業,擴大學生選擇的范圍,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3)優化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教師,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培養未來卓越教師的關鍵因素之一。廣大師范院校要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建設一支具有本校專業特色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并要形成教師梯隊;各個院系也要建立自己的專業骨干教師隊伍,學校要在政策上適當對骨干教師方向傾斜,刺激他們工作的積極性;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把專業理論和教育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提高學生教學能力。
(4)建立完備的實習基地。教育學是一門具備專業理論和注重實踐的學科,師范生學習了教育學知識后,需要合適的基地進行實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師范院校要加強同中、小學的聯系,建立完備的實習基地,完善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體系和實習體系,開創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新局面。
(5)善于利用國家政策。國家對于人才培養各種計劃相繼出臺,學校要善于利用這些政策,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師范院校可以積極參與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國家培養計劃”,促進師范生的教育能力的提高。為提高在職教師的能力,廣大師范院校也可以提出在職教育計劃,可以推行在職教育模式,為優秀教師提供進一步提高的機會。
(6)鼓勵師范生參與西部計劃。西部地區和邊遠地區的教育水平相對低下,這些地區能夠為畢業的師范生提供廣泛的發展空間,在這里能夠為師范生提供歷練的機會,師范院校要鼓勵學生到這些地區去,一來可以提高邊遠地區的教育水平,二來可以為這些師范生積累豐富的教育經驗。
3 推動教師教育改革,以便師范生更好地服務基礎教育
3.1 確立師范院校在卓越教師培養中的主體地位
師范院校的教學力量和對師范生的培養能力對未來基礎教育質量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據統計,我國現有獨立設置的師范類院校263所,占所有教育教學類院校總數的49.7%,其中本科類師范院校有101所,占所有教育院校總數的19.1%。師范院校是為基礎教育培養教師的主要場所,但是就目前政策范圍看,師范院校的學費普遍不高,政府部門對師范院校資助的經費相對較少,前幾年對于畢業后從事教師行業的師范生采取減免學費政策,師范院校的收入明顯降低,投入也明顯加大。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這些師范院校的支持和總投入。促進師范院校的教學條件、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水平的提高。
3.2 完善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是保證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完善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立一套適合我國教育實際情況的體系是目前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務。這套體系應包括教師資格的認定制度、教師職稱的評定制度、教師任課能力的評定標準和各項證書的評定標準及相關的培養計劃等。
3.3 落實基礎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權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教學能力提高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增強實踐,逐步形成自我發展和主動發展的教育教學氛圍。基于此,要求我們的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在對教師的考評機制進行改革,為教師選擇、重組教學方法和內容提供自主權,尊重教師的意見。為教師發展提供平臺與路徑,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有細致的培訓內容、方式和途徑。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共同努力,做出更多更深入的探索。
3.4 不斷完善頂崗實習和“國培計劃”的銜接機制
從目前基礎教育的實施情況看,頂崗實習教師與“國培計劃”的銜接機制并不十分完善,有較大的完善空間。要注重培養與基礎教育要求相適應的人才,完善師范生的頂崗實習方案,建全和完善師范生的頂崗實習體質,最終形成師范院校到師范生再到實習學校的三方共贏的局面,成為廣大中小學和師范類院校的共同探討的內容。
4 師范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工作和學習有進取之心
師范生是未來卓越教師的主要培養對象,其主觀能動性是成才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師范生要有進取之心,要樹立遠大理想,要有未來成為卓越教師之志。在校期間要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提高自己的能力。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師范生要珍惜外出實習的機會,實習過程中積極努力學習,善于總結經驗,多和同學交流經驗。參加工作后,要保持進取之心,盡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積極與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多聽課,注意總結經驗,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交需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交流和培訓,積極與同行交流經驗。
5 遵從UGIS機制,實現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師范類學生的綜合就業質量并不高,專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綜合素質不強成為了學生成為卓越教師的主要障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應該積極引進UGIS機制并逐漸實現職前職后的一體化培養。所謂UGIS機制就是指高校(University)制定豐富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升師范類學校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政府(Government)與教研機構(Institute)完善招生簽約以及研習實習的頂層設計基本工資,學校(School)則應該完善學生到校實習以及交接工作,并提供較為通暢的培訓提升渠道,以此共同構建職前職后的一體化培養新格局。
6 總結
卓越教師是保證基礎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為培養師范生成為未來卓越教師,需要學校、政府和師范生共同努力,師范院校要建立卓越的人才觀和教學觀并積極探索卓越教師的培養新模式;政府和教育部門要推動教師教育改革,以便師范生更好地服務于基礎教育;師范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工作和學習中要有進取之心。努力培養師范生成為未來的卓越教師。
參考文獻
[1] 李根全,宋金,張萍,楊興強.普通高師院校“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研究與實踐.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12-6):59-62.
[2] 王艷.高師院校培養中學卓越教師的實踐模式與方案.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2):93-96.
[3] 刁習鋒,高思超,馮明義.地方師范大學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探索與實踐.教師教育論壇(教師教育改革),2014(27-4):22-25.
[4] 張萬海.加快高等師范教育改革為基礎教育培養新型師資[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1(4).
[5] 朱承學,伍海波.師范生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探索與研究[J].高教學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