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 鄧秋菊
摘 要 時代的發展進步、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各種潮流的興起,使我國傳統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漸顯現,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高校學生管理亟需探討新的管理模式,以適應形勢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新的教學體制下,高校學生管理應該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改革現有的教育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
關鍵詞 以人為本 高校學生 管理探究
以人為本符合黨提出的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將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到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要求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不斷探討以人為本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高校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了解傳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的教學體制認真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1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高校自身在學生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任何組織機構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經營理念和存在目的,高等學校作為專門培養人才的教育機構也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宗旨。高校教書育人,應該以服務學生為管理的核心,但是在實際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卻沒有做到這一點。高校學生群體龐大,日常管理工作繁重,部分高校管理人員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被動地完成工作,沒有考慮高校管理工作的質量。甚至有的高校管理人員物化觀念[1]根深蒂固,沒有崇高的職業道德素養,為了生存從事教學工作,沒有為學生服務的思想。高校教育管理人員過分地追求職稱等,從而只注重學生某種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1.2 市場經濟對高校學生管理的影響
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的高校管理思想和教育體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逐漸增多,計劃經濟時期的單一高校學生管理模式面臨著轉變。例如,畢業學生的就業不再是部分管理的范疇,而是一種服務型的職能;[2]大學生的就業也不再由學校計劃分配就業單位,而是學生自主擇業等。所有的轉變都在強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創新、多樣化、系統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可是,現在還沒有和市場經濟發展配套的高校學生管理方式。
1.3 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學生管理的影響
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對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方式、語言交流等都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和轉變。信息網絡技術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高校學生管理人員如何運用這把雙刃劍,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今后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方面,信息網絡技術為高校學生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機遇;另一方面,信息網絡技術帶給學生視覺和認識上的沖擊很大。使用信息網絡技術后,學生獲取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方便,但是網絡中還充斥著大量暴力、色情等不健康信息,影響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學在學生身上發揮作用。高校學生對網絡上虛假、不健康的信息,缺乏準確的判斷和抵御能力,從而上當受騙,甚至是沉迷于網絡,荒廢學業。
1.4 高校后勤工作的社會化對高校學生管理的影響
高校為分擔教育成本將高校的后勤工作社會化。[3]高校積極響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實行高校開放性管理,吸引社會資金、技術、人員等開發學校內部市場。入駐高校的經營者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對高校學生教學條件和學生生活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條件。例如,高校學生宿舍的公寓化管理,打破了學生專業、班級、年級、院系的界限,讓學生混合居住在一起,增加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高校為滿足擴招的需求紛紛擴建新校區,使同一院系的學生需要接受公開教育,顛覆了以往以院系為單位進行管理的模式。
2 以人為本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體現
2.1 樹立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高校經營發展的指導方針,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因此,樹立科學、正確的高校學生管理理念能夠使學生管理工作輕松、有序進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需要組織管理人員學習國家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研究、分析、探討“以人為本”的內涵,以及如何將“以人為本”應用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服務。“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是空口號,執行和落實很重要。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高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都過于強硬需要進行更改,采用柔性的管理模式,取消傳統行政命令式的交流溝通,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人為關懷。在全校范圍內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典范,對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積極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先進工作人員進行表彰,并對其工作經驗進行宣傳,鼓勵其他高校管理者學習。高校管理工作人員還需要改變學生高中時期只注重學習成績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個人能力的培養。讓高年級品學兼優的學生成立輔導員助理機制,[4]這樣對當選輔導員助理的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而且學生之間更容易交流和溝通,在學業上能夠很好地幫助大學生,而且能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減輕輔導員的工作壓力。
2.2 明確高校學生管理關系
高校學生管理是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全方位管理,需要管理的內容涉及面廣,涉及了高校的多個職能部門,各個部門之間需要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管理遇到的各類問題。高校學生管理需要完善學校的管理機構,理順個部門之間的關系,責任分工明確,強化部門間的組織協調能力。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適當放權,充分發揮校、院、級三級管理的優勢,并且賦予其不同的管理權限和職責,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時效性。高校可以嘗試推廣與學分制相配套的年級輔導員制,使學生管理和專業教學相互融合,進一步加強班級管理。
2.3 提高高校學生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高校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人才,人才不僅僅指從事科研、教育的人員,還包括從事高校學生管理的人才。促進高校學生管理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為高校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學生管理隊伍。從事高校學生管理的人員必須具備專業職業素養,將學生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推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目前,高校學生管理隊伍的成員多數是本科學歷,畢業后直接從事學生管理工作,既缺乏理論修養,還欠缺學生管理的經驗,專業化水平低。高校學生管理的專業人員需要掌握專業的管理學科和教育學科的知識,還要作風正、思想觀念好,具備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思想,運用先進、科學的教育管理模式,為促進學生管理事業發展做貢獻。高校學生管理隊伍的成員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具備相關的培訓和管理資質才可以上崗。將專業知識素養和道德品質,以及管理經驗和是否具備樂于奉獻的精神作為選拔高校學生管理人員的標準。高校學生管理隊伍的成員接受全校師生的監督,鼓勵學生和教師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2.4 鼓勵高校學生自我管理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離不開學生自身的配合與參與,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樹立學生的主體認識,倡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學生的自我管理強調學生的自治,輔導員的協調為輔,提高學生自我管制、自我約束的能力,實現學生學習知識和學習做人的同步發展。
3 結語
高校作為向國家培養人才的主要機構,如何在以人為本的觀念下開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值得人們長期探討的課題。傳統高校學生管理的弊端日漸顯現,只有不斷的吸取先進的管理理念,進行創新和改革才能找到適合當前時代發展要求的管理模式。以人為本是當前最科學、最合理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了高校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宗旨。
參考文獻
[1] 李瑞.“以人為本”理念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3.36:15-16.
[2] 李榮樞.以人為本在高校管理理念的創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20-22.
[3] 丁健.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0.26:479-480.
[4] 馮麗杰.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學報,201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