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 陳秋生
摘要: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高度重視做好知識分子工作。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針對知識分子的工作,習總書記做出了重要發言,是新時期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主要遵照,象征著我們黨對知識分子工作的認知進入了新境界、到達了新高度。知識分子隊伍發現了一些新特點、新變化、新問題,是因為在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的條件下,同時也對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知識分子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要增強責任意識、配強工作力量,不僅要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堅持團結引導,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更要改進工作方法,創新用人機制、重視探索人才規律,最大限度地把知識分子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激勵他們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聰明才智。
關鍵詞:黨的知識分子工作 新形勢 新要求 高校
0
高校是育才、引才,進行人才培養的陣地,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務。人才培養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黨和人民的事業,關系到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高校又是知識分子高度集中的場所,做好知識分子工作更凸顯其重要性、特殊性。我們黨歷來極度重視知識分子方面的工作,習總書記再三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堅持團結引導,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最大限度地把知識分子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激勵他們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
一、高校知識分子工作內涵與特點
(一)知識分子的定義與高校知識分子的特點
關于“知識分子”的界定,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不同的理解范疇,國內學術界:知識分子的文化水平是居高的,主要以創造、積累、傳播、管理和應用科學文化知識為職業的腦力勞動者,分布在科學研究、教育、工程技術、文化藝術、醫療衛生等領域。國外學術界:受過專門訓練,掌握專門知識,以知識為謀生手段,以腦力勞動為職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群體。
(二)高校知識分子工作的內涵與外延
高校知識分子具有學科門類齊全、技術職稱較高、聯系廣泛等優勢,主流都是高學識學風學品,堅守正道、勇于擔當、主動作為。高校知識分子工作的前提和保證主要是通過不斷完善工作體制機制。根據高校辦學定位和發展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度。從知識分子的發現、培養、使用、管理工作,發揮知識分子優勢作用、積極作用,努力滿足他們的合理利益訴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的急切需求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校知識分子擔負著知識創新、教書育人、文化傳承等重要的職責,要立德修身,以德率才,要有家國情懷與責任意識,自覺做全社會的道德標桿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楷模,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多作貢獻;要攻堅克難、創新進取,因此,高校知識分子工作的外延也在發生變化,需不斷探索服務與管理的新方式和新途徑,使各類人才的政治、經濟利益有機會充分表達,對于凝聚廣泛共識、有效化解矛盾有著重要作用。
二、新形勢下高校知識分子工作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通過密切聯系知識分子,從大局上把握、從戰略上思考,全面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關心解決知識分子實際困難、培養壯大人才隊伍等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經驗,面對新形勢新要求,需要深入思考高校知識分子工作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一)高校教師思想活躍,關注自我價值體現,渴望社會認同和尊重
高校通過人才引進或者本土培育大量的青年知識分子,學歷高、年輕化,有的有較長時間海外留學經歷和國外進修的背景,他們接觸了很多新事物、新觀點,自我意識、個體意識強化,思維活躍,個性化特點比較鮮明,需扎根中國大地,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知識分子與社會其他群體一樣,在追求自身利益訴求的同時,也表現出對社會價值的更高追求。對高校出臺的各種政策比較敏感,普遍期望為他們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競爭的良好環境,迫切希望有機會和形式參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從而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與理想抱負。
(二)對改善生活條件和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有諸多訴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高校知識分子層次高、類型多、流動快、數量多、結構雜,視野寬、專業強,比較關注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由于國家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夠平衡,物質條件和薪資待遇落差較大,隨著物價、房價的迅速上漲,子女教育成本的增加,工作的軟環境和硬環境問題,軟環境培養機制不夠健全,培養體系不夠完善,培養工作方法和途徑缺少創新、激勵措施獎懲不明、考評機制難以做到優勝劣汰、職稱職務晉升渠道相對偏窄等;硬環境研究實驗室和研究平臺建設不到位等導致知識分子發展內驅力不足,漸漸失去存在感和幸福感,心理壓力大,少數人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工作缺少積極主動性,甚至消極怠工。
(三)高校人才的多頭管理現象
調研發現,高校內人才政策的統籌協調和力量整合不夠,導致多頭管理和重復管理的問題:如人事、組織、統戰、工會、共青團等,分頭定政策、出規劃,統一規劃不夠,形成合力不夠;存在面上工作和關鍵少數工作失衡的問題:如少數人接受了多頭培養,而面上顧及不夠;團結與引導不夠協調的問題;對知識分子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工作不夠到位的問題;對知識分子的“獲得感”關注不夠的問題,等等。
面對新形勢下高校知識分子隊伍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做好高校黨的知識分子工作將變得更需要創新和更具挑戰性。因此,如何積極引導,如何充分調動廣大高校知識分子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做好工作,便成為了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高校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知識分子工作對策研究
高校知識分子追求真、善、美,有強烈的反思批判精神,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高校作為適宜知識分子生存和發展的學術型組織,應著力研究和改善推進高校黨的知識分子工作。
(一)統籌謀劃、遠近結合,做好頂層設計、政治引領工作
在知識分子中,要增強黨的凝聚力,既是黨事業成功的寶貴經驗,更是新時期黨推進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要求。創新引導形式,通過開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教育實踐、“十九大專題學習”等主題活動,組織社會調查、掛職鍛煉、名人訪談、知識競賽等具體行動,創新思想理論學習和專題輔導的形式,引導廣大知識分子學習理解黨的基本理論,自覺接受黨的領導;通過高校黨的建設培養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優秀青年學生加入黨的組織,與我們黨始終保持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
黨的知識分子工作,根本是凝聚人心的工作,心相通,方能行相隨,必須切實提高做好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實效,既守住了底線,也包容了其差異性。我們講道理、理論、制度、文化等自信,突出重點領域、關鍵人物的作用,最廣泛地凝聚知識分子的共識,匯聚改革創新的力量。一是加強組織聯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級黨支部建設,大力發展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將更多人才吸收到黨組織中來,尤其是海外引進的高層次中青年人才,通過主動接觸,加深了解、增進感情,潛移默化促進思想認同、政治認同。二是加強信息聯系,主要是堅持走訪、座談和問卷調查等,定期分析師生思想狀況,及時反映師生意見建議,不斷拓寬利益訴求渠道。三是加強感情聯系,主要是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堅持禮賢下士,克服求全責備,拉近了黨和知識分子的距離。四是加強事業聯系,主要是振興科教、科教興國,匯聚人才、人才強國,為當代知識分子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歷史舞臺。五是加強個別聯系,主要是深入細致地做好點對點的工作。
(二)搭建平臺舞臺,創造更好環境條件,關心解決實際困難,做好服務知識分子的工作
不僅要改善知識分子的物質待遇,還要在精神的層次上給予鼓勵以及其他的一些鼓勵措施。一是組建團隊,對待知識分子,一定要有發現的眼光、培養的意識、使用的魄力、凝聚的辦法、有人才輩出的制度。要開拓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善用組織載體,鼓勵、引導、支持知識分子正確發聲、科學闡釋觀點,發揮他們在弘揚主旋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二是提供基礎物質條件。高校應提供良好的辦公場所和營造良好的辦公環境,專門設置辦公室、休息室和研究員工作室,配備高精尖的科研儀器設備,為知識分子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條件。通過獎勵、激勵等評價機制,對知識分子實施教學、科研績效獎勵制度。
(三)通過制度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做好穩定知識分子的工作
高校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各職能處室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制定激勵協作機制,形成一整套知識分子訴求反映渠道與需求表達機制,長效的聯席制度,工作得到制度上的保證,不會因領導人的改變而削弱。營造文化氛圍,積極做好宣傳工作,發揮良好的輿論作用,加大黨的知識分子工作政策、活動、光輝事跡的宣傳。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要給予及時的解決和處理,能及時了解、盡量滿足知識分子的合理需要,使他們積極、主動地為高校發展服務。以知識分子發展的長遠規劃為先,制定出適合高校知識分子開發和管理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劃,近期與遠期目標相結合,建立健全培養和選拔機制、競爭激勵機制、績效考核機制,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實現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不斷激勵知識分子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確保思想政治素質得到相應提高,保證高校知識分子個人才能的充分發揮,實現高校的長遠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把人才看成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如何“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成為擺在高校做好知識分子工作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如何去把這個“命題”解好,不僅要增強責任意識、配強工作力量,還要改進工作方法,重視探索人才規律、創新用人機制,學會同知識分子打交道特別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領,念好知、舉、用、待、育“人才經”,善于畫出最大同心圓。
參考文獻:
[1]顧繼虎,崔彩梅,葉福林,等.新形勢下黨的知識分子工作問題研究[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7,(03).
[2]韓正.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與時俱進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N].澎湃新聞網(上海)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7-7-31.
[3]葉小文.做好知識分子工作要善于畫出最大同心圓[N].光明網,2017-3-6.
[4]劉學軍.新形勢下黨外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和工作創新[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03).
[5]容澤文,曾棟梁.黨管人才視角下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激勵機制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6]高軍,陳佳琪.高校青年知識分子黨員群體的政治忠誠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
[7]袁貴仁.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工作[N].人民日報,2013-9-10.
[8]梁作,甲魏東.提高黨在高校青年知識分子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10).
[9]梁華.關于新形勢下黨的知識分子工作思考[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4).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高校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知識分子工作研究(2017年度上海市教衛黨委系統黨建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7ZX051;作者簡介:[1]劉虹,公共管理學碩士,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教師工作部),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校思政及人力資源管理工作;[2]陳秋生,碩士,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研究與行政管理,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