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茼
摘要:孩子降生后首先是聽覺器官起作用,聽覺在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幼兒早期接觸音樂會帶來積極的效果,身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要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學習音樂知識,才能更好的教導兒童。視唱練耳課作為學習音樂、打開聽覺能力大門的必修課,學生需要正確認識并學習它。本文將從教育模式結構的四個要素——教學理論、教學思想、教學目標和教學程序對學前教育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學前教育 視唱練耳 課程教學模式
視唱練耳從正式作為一門音樂基礎課程到今天已有200多年,經歷了無數歲月的變遷洗禮,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地被世界各國音樂學者所認可。我國視唱練耳學科發展僅近百年的歷史。其中,傳統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歷史相對較久,其局限于以“教授——接受”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工具和手段單一落后,教學內容脫離“國情”,忽視音樂綜合素質與審美能力的培養;現代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正處于發展階段,需要我們多加研究探索。學前教育專業起步也較晚,所以我們要重視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的發展。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是兒童教育的開始,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 打開人類智力寶庫,有三個關鍵:一個是數字,一個是字母,另一個是音符。在學前教育開展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潛力,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提到,幼兒園教師應具備“教育幼兒的知識和能力”,音樂技能便是其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重視音樂的學習。視唱練耳作為音樂的一個獨立學科,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視唱練耳作為音樂的一個獨立學科,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它包括訓練讀譜能力、聽音能力、節奏感、音高感、音樂感受和表現能力等等,也關系到學生綜合協調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對音樂的教育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以特殊“聽音”形式訓練的視唱練耳,能強化學生的“音樂耳朵”,使其準確把握音樂形象,正確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語言,并了解音樂藝術的實質,提高音樂鑒賞力,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
(二)視唱練耳訓練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們的音樂潛能和音樂智能。它的教學任務是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音樂注意力、音樂記憶力、音樂想象力和其他音樂思維能力,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要了解一個民族,音樂文化扮演了極其關鍵的角色,視唱練耳教育教學作為音樂教育特有的形式來說,有著傳承文化的社會價值,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視唱練耳的音樂體驗,積累本民族音樂語言,進而熱愛本民族音樂文化,達到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二、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
(一)教學理念以人為本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也將從事教育工作,教師的教學理念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對下一代的教育,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觀: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師生關系的協調、和諧、互補,讓學生們認識到以下三個方面:
1.所有愛好音樂的學生都具有巨大的音樂發展潛力,每個人都要得到足夠的重視。
2.只要學生具有正常的聽覺、聲音條件及智力,就能獲得在音樂方面的發展。
3.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講授+指導自學模式的教學指導思想
在教師進行講授后,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進行讀、寫、彈、唱等音樂技能學習。學前教育專業不同于音樂教育專業,不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指導自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為畢業后的教育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
(三)明確認識視唱練耳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
它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要求通過學習視唱練耳,獲得“音樂感知力”、“音樂鑒賞力”以及“音樂表現力”等素質的全面發展;二是使其學生具備最基本的音樂綜合能力;三是在學習視唱練耳課程的過程中加入其他各音樂學科的知識,使學生學有所用,從而能更積極主動地發展音樂潛能,獲得音樂文化素養的完善。
(四)各種教學策略的運用
1.記憶教學。在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的初級階段可以結合兒童早期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記憶教學模式來學習。這種教學以順帶進行音樂知識講解的方法將音樂知識滲透于音樂游戲中。如:柯達伊在兒童音樂早期教育中,使用了首調唱名法與柯達伊手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幫助兒童形成調性記憶。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怎么教兒童學習還掌握了正在學習的知識。
2.運用電子琴教學。電子琴是一種變幻無窮的創新樂器,它包括了差不多整個管弦樂隊和鍵盤樂器的音色,能將這些樂器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來,可以用來提高學生音色辨別能力;還具備豐富的節奏變化,有進行曲、華爾茲、迪斯科、搖滾等,能使學生在聽辨時引發極大的興趣,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
3.結合現代多媒體與數字音樂技術教學。科技的發展與創新為我們帶來的現代化多媒體音樂制作技術使教學手段得到了增加,例如貝音簡譜軟件和Encore軟件、Finale軟件等,能使我們更全面地感知音樂,理解音樂,還能幫助我們正確表現音樂。它們還可以使視唱練耳的教學更具趣味性和人性化——目前我們所掌握的電腦人機對話軟件,既可以提供音樂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方面的感官綜合刺激,又能有效的進行課外輔導和自主學習,從而實現能發揮音樂學習者主觀能動性和激發個性潛能的個性化教育。
三、結語
總之,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視唱練耳的教學模式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現代教學手段,一切以學生的專業特點與需要為出發點,緊密結合我國音樂發展的“國情”與現代多元化音樂的發展趨勢和需求而靈活定制,使學生在愉快中獲得音樂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雅先.視唱練耳教學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劉智勇,鄭紅.音樂教與學問答388[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3]羅曉海.視唱練耳教學與訓練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