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英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對于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直接影響。然而,正是由于初中數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教師在沒有合理應用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無法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入手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最終導致學困生的產生。鑒于此,本文首先對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進行了簡要分析,并詳細探討了學困生轉化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困生 成因 轉化對策
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學困生主要的特點是數學素養較差、數學基礎薄弱等。這部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較強的畏難心理,課堂學習過程中參與度極低,嚴重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下,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師在積極加強學生全面培養的過程中,就必須全面深入分析學困生的成因,并有針對性的制定轉化對策,才能夠實現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教學目標。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一)內部原因
第一,小學數學基礎差。部分初中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更沒有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導致其形成了較差的數學學習基礎,在初中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進行有效的深入學習,嚴重影響初中數學學習效率。況且,同小學數學知識相比,初中數學知識呈現出了更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因此部分小學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會逐漸失去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數學成績始終較差。
第二,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初中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另一個根本性原因就是缺乏學習興趣、動機,無法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日常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就會表現出參與積極性較低、不愿意積極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和思考,更不愿意配合教師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在學習中始終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最終會對其數學學習成績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第三,學習方法運用不當。1.以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掌握理論性數學知識,如公式、定理和概念等,這一過程中并無法對推理過程以及數學知識的本質產生深刻的認知,增加了學習難度;2.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審題、做題技巧掌握不到位等。
(二)外部原因
第一,家庭環境因素。部分學生本身對數學知識學習興趣不高,在此基礎上家長沒有耐心的進行引導,甚至采用溺愛的方式,任由學生不認真對待數學作業和數學知識的學習;還有部分家長寄予子女過高的期望,給學生過多的壓力,卻忽視了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過于看重數學成績,導致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數學知識,失去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最終成為學困生。
第二,社會環境因素。在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背景下,計算機、智能手機等傳播媒介的產生改變了人們以往的生活模式,與此同時網吧、娛樂場所的增加,也給初中生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與此同時,初中生處于成長的叛逆期,容易受到各種外界環境的吸引,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認為學習數學枯燥乏味是個苦差事,長此以往就失去了學習興趣,成為學困生。
第三,學校教育因素。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只能夠被動地學習數學,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且學習中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較少,在沉悶的初中數學課堂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其低下,最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一)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困生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缺乏興趣,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質量,就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和求知的欲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索中來。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小組游戲、詼諧的語言、具體事例等多種方式,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困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快樂。
創設課堂情境,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問題情境還能夠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知識的探索中來,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在積極進行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進行結合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積極主動的展開學習。
例如,在“方差”有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創設問題情境:首先播放本校學生運動會100米短跑決賽視頻,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班級哪些同學參加了這項比賽?”、“如果你是評委,會選擇哪個學生進行重點培養?”這一問題情境既具有趣味性,又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能夠順利的將學生帶入到數學知識學習情境中來,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二)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模式得以在各個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性的知識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能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在數學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學習和掌握多媒體教學信息和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模式構建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境,通過多種形式呈現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加快速的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
例如,在“矩形”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矩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轉化關系進行充分的掌握,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出一個運動中的平行四邊形,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矩形的概念。生動有趣的畫面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多媒體可以對學生的視覺以及聽覺等多重感官產生刺激,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和記憶,更有助于提升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實現學困生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三)注重實踐性教學
變學生為課堂主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才能夠從根本上實現學困生轉化的目標。因此積極落實實踐性教學,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數學知識學習和應用實踐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能夠有效解決學困生不愛思考和動手的缺陷。
例如,在實際進行“二次函數圖像平移”有關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用描點法畫函數y=x2、y=x2+1、y=x2-1的圖像,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教師不需要給出任何提示,但是可以通過巡視的方式,當學困生在畫圖時遇到困難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引導。直到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圖畫完以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三個拋物線的位置關系進行討論,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觀察,為學生進行互相交流和總結提供機會,最終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探究的方式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在這一過程中,學困生以及全體學生都能夠對這部分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的認知,針對學困生來講,學生能夠體會到自己的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因此會逐漸產生數學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于實現學困生的轉化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班級學生平均進行分組,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組內學習中,學生能夠互相學習,新穎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下,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最終產生學困生。新時期,為了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初中數學教師應從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和注重實踐性教學等角度出發,努力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最終實現學困生轉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子涵.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學困生能力提升為基本對象[J].學周刊,2017,(34).
[2]李杰.淺析怎樣有效針對城郊民辦初中“學困生”進行數學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6).
[3]阮小耘.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例談初中學困生轉化[J].江蘇教育研究,2016,(20).
[4]孫妍.淺析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于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2).
[5]沈熙祥.不拋棄、不放棄——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9).
[6]吳海峰,王素敏.巧用生本理念 探索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15,(18).
[7]喬玉函.把愛灑向最需要的孩子——淺談如何培養初中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
(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