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萍
摘要: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具有較強實踐性和規范性,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禮儀規范和職業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酒店行業輸送應用的技能型人才。針對實際教學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問題,對該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 并探討實踐教學的改革方法,以適應當前社會對技能應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形象禮儀;實踐;教學模塊
一、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教學目的
職業形象與禮儀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旨在通過對職業形象禮儀理論的學習,使學生在商務活動各環節和場合遵循一定的禮儀規范,從而達到各專業崗位的素質培養要求,具有較強的普遍應用性。本課程從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備的日常生活禮儀與職場禮儀兩個維度出發,根據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闡述不同場合(個人形象、語言交際、會面、日常交往、辦公、涉外禮儀等方面)應該具備的基本禮儀。
該課程教學目的一是通過課程的學習,以期學生達到熟練掌握禮儀這門交際技術,為其立足社會并求得良好奠定夯實的基礎;二是力求突出職業素養特色,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三是培養學生在團隊協作中,逐步形成傾聽與理解他人的意識,逐步形成依據不同的情境正確表述自己觀點的能力并能與他人、團隊取得有效溝通;逐步形成獨立思考并自我反思的意識。
二、職業形象與禮儀課程教學內容
(一)儀表服飾禮儀。作為職場中人員服飾禮儀的基本要求,一要整潔大方。服飾必須整齊、清潔、端莊、大方。二是整體和諧。從整體上體現和諧一致,做到適體、入時、從俗。三是展示個性。追求個性美成為一種趨勢,注意盡量不與同伴服飾相同,也不能反差太大,在款式、色調、質地等方面盡量與同環境中人員的服飾協調。
(二)儀態禮儀。形態是人體態與表情的綜合表現,是精神氣質的外在體現。作為職場中人員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體態、動作和表情等。如站姿:男子應端正、莊重,具有穩定感,女子站立則要講究挺直、舒展,但應避免僵直硬化,可以適宜的變換姿態,追求動感美。
(三)社交禮儀。握手禮是最通行、最常用的交往禮儀,可以表達多重復雜的情感,其基本精神是以簡單的身體接觸表達坦誠和信任。握手禮儀的順序遵循“尊者決定”原則,即根據雙方的地位、年齡、性別等來確定順序。在為他人介紹時應以“尊者居后”為原則,即先向職位高者介紹職位低的人的信息,將晚輩介紹給長輩,將男士介紹給女士。公關人員在接觸新朋友時進行自我介紹,其內容包括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介紹時必須掌握技巧。名片介紹中,遞名片時應雙手,且目光正視對方,接名片時也用雙手,點頭表謝意,并認真看名片信息。
(四)商務禮儀。商務會面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稱呼、問候、寒暄、介紹、握手等日常會面的簡單原則和注意事項;會面禮儀的規范和要求。第一,活動籌備階段要熟知來賓的基本信息和活動計劃。第二,在活動報到時,按照預先設計的日程表,安排人員接站。第三,在來賓到達時,按事先決定程序接待,應根據來賓的具體情況選擇擁抱、握手、招呼等方式招待,并進行相互介紹。第四,來賓到目的地后,先安排到住處安頓行李、休息,并約定下次活動的時間安排。第五,在活動進行中公關人員負責介紹、引領,并遵循“主左客右”的原則,以“請”的手勢引領客人前進。落座禮儀要注意“以右為尊”“面門為大”“以前為上”等原則。
(五)涉外習俗禮儀。在涉外商務交往中,應該對有關慣例加以遵守,了解涉外禮儀在國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及原則;涉外工作常用禮儀;涉外禮儀禁忌等,運用有關涉外禮儀知識,做好涉外專項活動的具體操作工作。
三、《職業形象與禮儀》實訓模擬設計思路、方法
(一)設計思路及方法。
1.角色扮演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的引導下,依據每個教學任務的教學目標,自行創設不同的場景,以自編自導自演互評的方式將禮儀的知識掌握落在實際的運用中。2.案例教學法。每個案例都有它的價值。選取的案例首先要與學生們的認知、感知形成一種對接或對應;其次要具有時代性、典型性、實用性,比如專家講座視頻、經典影視作品節選、歷屆學生作品等等。以此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禮儀規范的理解與掌握。3.信息化教學法。信息化教學手段能將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充分調動視覺和聽覺功能,使學生從多種感官同時感受刺激,將教學內容從不同的側面展示,在某種程度上達成“身臨其境”、再配以教師的引導,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運用。4.“教學訓”結合法。根據本課程的設計思路,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師按照各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各專業崗位所需、各專業實際學情,將每個模塊的學習任務,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的完成為目標、以任務發生的順序,展開教學過程,以教師的啟發引導、講解示范為輔,以學生自主思考和體驗訓練為主,將“教”、“學”、“訓”融為一體。
(二)實訓模擬內容及教學評價。
職業形象與禮儀實訓模擬的主要內容包括會面禮儀場景、自我介紹禮儀場景、餐飲禮儀場景、饋贈禮儀以及拜訪禮儀場景等模擬訓練內容。針對實訓模擬內容,應注重以下兩點:
1.制定標準。以往禮儀課程的教學評價采用的是傳統的期末試卷+學生出勤的方式。這種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將禮儀課程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基于此《職業形象與禮儀》將教學評價改良為過程考核,并且在依據教學目標設置考核項目的同時,充分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團隊、教師)、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課堂筆記、課堂表現、模擬實訓)。2.結果分析。對學生的“尚未做到”“基本做到”“做得很好”三個實訓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到下一步學習相關模塊禮儀知識的方向和方法。
職業形象與禮儀的學習歸根到底是希望學生從根本上意識到禮儀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順利實現社會化的前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所以不能僅僅局限于規定課時的學習中。因此,對于一些愿意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學生,可適度采取“延遲評價”的方式,即最終學習成果呈現為具有研究性的文章或個人對禮儀認知與感知的質變,并能夠用自己的良好禮儀形象影響并改變他人。
參考文獻:
[1]胡丹.關于高職院校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思考[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4):65-68.
[2]隆玲.旅游職業禮儀課程“立體式”教學模式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2(29):232.
[3]彭蝶飛.基于職業形象系統化的高職《旅游交際禮儀》課程設計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1(09):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