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丹
摘要:在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全面型人才的渴求空前巨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各大高校開展教育的根本任務,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目標所在。培養跨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型人才,要從基礎做起,要靠各個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要靠社會、家庭的密切配合。在這中間,思想政治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創新教學;主體地位
教學改革的大力實施,各大高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都較之前有了很大突破,學生的學習訴求得到了較大的重視和滿足,學校通過改進教學方法,達到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目的。從而使得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思想政治課是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能夠為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搭建橋梁。教師能夠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與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教會學生辨別是非對錯。唯有這樣,才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如今教學改革大力實施,要求學生應該處于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應該充當引導者和啟發者,即學生的引路人。思想政治課要始終圍繞著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開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但是,當下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現狀,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出于不對等的狀態,老師們只是單方面向學生灌輸知識,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想象、思考和創造的時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鮮有互動,學生只是被動的接收知識,缺乏主觀能動性,致使上課效率十分低下。久而久之,就會對思想政治課失去興趣,經常在課堂上走神,甚至溜號。
2.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目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仍有很多老師和學生秉承著“考試是檢驗學生實際水平的主要方式”這一觀念,老師們經常用單一化的考試來對學生進行約束,強制學生對考試必考點進行“死記硬背”。這種應試教育,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真正的吸收的程度。一個人知識能力的多少,不在于其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而在于其能夠調用多少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目前的應試教育,學生雖然短暫的記憶了其中的某些知識點,但卻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不能充分的理解其中含義,漸漸的就會將知識全部忘記。這樣的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不想看到的,但卻是現實真正存在的。
3.教學形式、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在大多數的思想政治課堂上,還存在著老師在黑板上講,學生在下面瘋狂做筆記的情況。這就體現了思想政治課堂的另一弊端:教學形式過于單一。課堂上只是有老師的聲音,知識的呈現形式也只是老師的板書。這樣單調乏味的授課方法,無法滿足新時代的95后、00后青年。他們每天接收著各種各樣的信息,面對單一的黑板,顯然會覺得非常沉悶和乏味。
但是由于大多數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都不是特別了解,他們所制作的課件往往形式簡單,只是含有大量的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很少出現。無法體現出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只是將黑板上的文字內容再復述一遍。這樣的授課方法,仍然無法提高課堂效率,仍然無法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仍然無法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創新方法
1.啟發式授課法。
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已經對“啟發式教學”有了論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出自《論語·述而》 其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所講述的就是“啟發”的條件和時機,就是運用了啟發式教學授課方法。
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啟發式教學方法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方向,更快更高效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與傳統的灌輸性教學相比較,啟發式教學能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老師們也不用強迫學生死記硬背某些知識點,只要給學生設定目標,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知識的方式和方法,并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2.多媒體教學方法。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無疑是現代化教學的一項重大改進和突破。多媒體技術契合了現代化信息的特點,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可以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滲透性。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更為重要的是,多媒體課件可以很容易的將一些難以理解、無法用文字表達的知識點,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進行表達,更易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從而為老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學校思想政治課堂上,要積極引進多媒體數字教學,同時,教師也要熟練掌握多媒體的操作技巧,讓學生通過PPT、視頻、音頻等多種方式,將抽象化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感性認識。這種多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多方面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刺激,使學生在理論學習之中,做到感性和理性充分結合,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活動。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之外,教師還可以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課堂實踐,即多組織一些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例如: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將班上的同學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此種做法不僅能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又能營造很強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通過對比和交流,能夠發現自身的優勢和缺點,同時也能學習他人的優勢,做到取長補短。
又比如,思想政治老師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不定期的舉辦辯論賽,將學生分為正反兩個小組,持兩個觀點進行辯論,其他的學生可以充當評委團隊,最后由老師打分。這樣的形式可以促使學生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使枯燥的思想政治內容活躍起來,通過辯論,學生會對思想政治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促使他們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總之,在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改革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教師應該秉承積極樂觀的心態,解決改革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最為重要的,是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走到學生內部去,傾聽學生的心聲,找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共同發展,助力學生成長為綜合素質過硬的全面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嚴定雙.網絡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實效性探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7.
[2]李翠娟.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