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運華
摘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成為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向,本文就小學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與思考。
關鍵詞:創新意識;能力培養;思考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問題是數學的核心,通過"問題解決"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問題所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提出新問題和想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新思路。因此,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前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課程,現就此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營造創新氛圍,把課堂還給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新人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尊重信任學生,視學生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才能思想開放,才能大膽猜想,才能有與眾不同的創新性思維,才能從不同角度突破性地打破常規思考問題。創新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而培養。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所應具備的創新思維,并不是科學史上驚天動地的創造和發明,二是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點滴表現所積累起來的思維方式。針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去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視作創新;針對同一個問題,能夠從以往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找到另一種解題方法,也可以視為創新。作為教師,應多給學生思維空間,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將課堂還給學生。利用課堂和課外的時間,通過有效的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以教材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將課堂范圍進行擴展,在課堂中引入各種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和行為,引發學生的思考,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使學生讀中有思,行中有想。
二、創設問題情境,提供創新保證
"問題解決"是一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不斷進行探索的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從生活的數學學習中提煉出好的問題,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等各種手段,營造一種符合需要的情境。教師要善于啟發,善于把學習內容轉化為認知中的矛盾、內在的需要,還要不斷設疑,激勵培養求知欲望,通常通過以舊引新、溝通引趣、設疑生趣,利用多媒體制造懸念等。
例如,在《圓柱的體積》教學中,利用以舊引新,通過讓學生回憶怎樣求園的面積?它是如何推導對的?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圓柱,讓學生提出圓柱體體積的推導猜想,再提出能不能把圓柱轉化成我們學習過的立體圖形,在仿造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推導出圓柱體的計算公式呢?這樣就激發學生積極設想,是學生對圓柱體公式的推導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嘗試創新,創設思維空間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發現。因為自己的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產生問題意識的思維方法,形成提問技能,并在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中分別提出要求,是學生產生不同水平、不同種類的問題意識,并加以引導訓練,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敢于懷疑,善于發現,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教學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時,用短除法求解為2×3×3×5=90,有位學生提問:能否用18×5=90或30×3=90?這一問題提出,引起了同學們的紛紛議論,我及時表揚這位同學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做法,然后引導學生結合短除法分析、驗證,結果是正確的。通過引導學生質疑、討論、驗證,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使他們逐漸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促進了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注重追溯問題的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一直停留在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的教學模式上,過于強調對傳授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的灌輸與記憶上,而忽視了對這些知識中蘊涵的豐富的思想方法的發掘和傳遞。因而,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通過追溯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參與到概念、法則、公式等的推導過程中,只有這樣,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增強。作為教師,應通過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蘊涵的科學家的思維活動,并內化為自己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熟悉的情感。
五、注重操作實踐和科學探究培養創新思維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手腦并用,在操作中發現規律、概況特征、掌握方法,通過隨意的拼、剪、貼、補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和鼓勵,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創新。這樣的實踐活動,由于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使思維得到鍛煉。
六、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問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 教學中,引導學生逆向思考問題,即從相反的角度、立場去思考問題。
它是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拓展解題思路,活化知識,提高解題能力,是培養學生未來具有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習進行逆向思維訓練。經常進行此種思維方式的訓練,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解決問題時,將其他事物、知識聯系起來,從前者受到啟示,找到規律。
這樣十分有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讓學生在探求共性的思維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三) 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逐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全部信息,對單一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沿著不同的層次進行思考,多觸角、全方位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發散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培養。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找尋不同的解決問題方法,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定能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