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摘要: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階段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其教學效果所呈現的必須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涉及到知識的復習時,復習就要有總結,有聯想,知識點必須串在一起,并且要體現在實際學習中。常規的復習課進行,就是授課教師傳授,學生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開發一種學生全自主式復習方式更應該值得推廣,在找到適合不同“差異”學生的教學方式同時,制定合理的復習教案尤為重要,在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又能實現良好教學環境的創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自主學習;探討教學
對于小學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學習興趣的獲得,這樣才能更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知識點的復習和學習時是一樣的,更應該有計劃、有目的、有條理,前后相關、承上啟下。對于知識點的回顧、梳理、分析、應用過程始終是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重點使用的方式。基于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教學的策略更應該值得每一為授課教師深思,單元之間的聯系是學生學好知識點網絡的重點。
全自主式復習方式在教學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該體現差異化教學,較低年級的學生更重要的是依賴性學習,其學習的方式主要是授課教師親身施教,同時課堂上的施課更多的是學生過多的詢問和教師的回答;而叫高年級的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引下,更好的自主進行學習,復習知識的進程相對較快,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時也得到有效的激發,他們能認識到學習方式很重要,學習的效果是建立在指引和理解的基礎上。
一、差異化教學要體現在學生知識點的串聯上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關鍵在于教學引導,學生只有在豐富的興趣氛圍下,才能更好的集中精力,才能體現課堂教學的效果。復習課更應該是學生集中精力的時候,因此,授課教師一方面照顧到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同時兼顧到學習程度相對較差的學生。通過“課堂中的課堂”來實現學生之間的討論,通過“比學趕幫超”的方式是學生之間存在緊張環境下,形成“好帶差”、“均勻”式學習氛圍;也可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等多種方式使認識到教學的多樣性,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更好的體現教學的知識條理的概念性,也可以更具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進行課堂和課下“一對一”的數字化學習方式。
授課方式的多樣性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放大至每一位學生。例如,在一年級授課《加法和減法》中,10以內的加減法,小學生更生動的是通過手指學習,但是學生之間可能還有通過數數的形式來學習,而授課教師則要求學生認識到規律,那么授課教師以復習課的形式引導,應該將10以內加減法引入課堂,例如“和為10”、“差”等方式幫助學習記憶,如10=2+8=3+7=4+6…...,1=3-2=4-3=6-5…..。合理的方式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檢測,順利講知識點串在一起,便于記憶。
二、增加學生的探討式學習,體現人本學習理念
學生學習的興趣必然是學生學習能力顯著提高的必要條件,學生只有對授課教師的傳授或者是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更加自主的去學習,學習效率才更高。同時,授課教師對知識點素材的組織深入程度直接影響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那么,授課教師就應該采取更具創造性的教學設計方案呈現在小學生的面前,使得小學數學復習課的學習更加的充滿愉快。高效的教學方式背后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師方式的實施,授課教師要密切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接受能力,不斷改進教學方式,逐步適應學生日漸提高的學習接受能力和學習深度,學生能夠更具知識點進行發散思維學習,同學之間的討論就是知識點梳理的“良藥”,這樣逐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授課的方式自然也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學生能夠想到的在授課教師指引下,正常的數學邏輯才能使知識得到深化。
涉及到“圖形”知識點的復習,學生在學習了相關《長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一知半解,只能從表面看到,正方體的每一個面的形狀都是正方形,長方體每一個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是可能就會有學生提出通過尺子量一下,就能知道每一個面是什么形狀,再者,授課教師的引導能夠讓學生想到七巧板中的圖形形狀,通過討論的思維方式來解決數學方面的問題。授課教師只是在旁邊引導和輔佐,既能體現學生的自主“聯系式”復習,又能使教學的人本理念得到更好的展現。
三、結合生活實際,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環境適應性
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從感官上去體會,而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例如行走在街道上、觀看絢麗的視頻中、與父親談論數字的奧妙時等等,學生能親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和邏輯作用,生活處處皆數字,處處是算法。但是,在小學數學的復習中,總會出現幾類關系的厘定與處理,因此,授課教師才是增加復習課的教學藝術的引導者,在教學中可以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來促進小學數學復習課高效開展。另外,在課堂上授課教師更應該以更加具體、形象、立體式的方式展開教學。而授課教師要做的就是能夠在課堂之余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題目”,以便學生能夠自主的去接受生活中的數學,聯想更多的知識點以外的相關知識,學生能夠不斷適應教材中的邏輯,也能不斷適應生活式教學。
尺子的邊緣相互平行,路邊的兩棵樹相互平行,日常中的紗網等等,其線相互之間的距離和線與線之間形成的交點就是本節所學的《平行與相交》,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是能和生活相關聯的,是學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例如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的邊的特點自然就能想到。學生自主將圖形的特點和線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知識點得到升華。
小結
知識點的全自主式復習既能使學生不斷適應未來新的授課方式,也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知識點的學習就是自主復習的過程,那么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參考文獻:
[1]郭彩霞.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復習課.學周刊.2016.12。
[2]曹駿.“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方式下的小學數學復習課.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