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紅
摘要:物理知識的生成是當前物理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在物理知識生成性教學理念指導下,物理知識的生成有它自己的特征,即:實驗性、規律性等特征。在物理教學中,根據物理的特點,運用一些好的策略方案,可以很好的促進物理知識的生成,在生成中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老師獲得新的教學技能,使師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品嘗成功的美味。
關鍵詞:物理知識的生成;物理教學;物理課堂;物理課程
葉瀾教授有一段關于新課程理念下課程資源生成的精辟論述,“教學在互動中生成,在溝通中推進。與傳統的教學機制相比,最大的差異就是:把學生不只是看作教學的對象,同時還是教學的資源;把老師不只是看作信息的傳遞者,同時還是課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傾聽者、處理者:不只是把教學看作是預設計劃的執行,同時更是師生、生生相互作用的過程。”而人們在物理教學過程實踐中也達成了共識,認為理想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也是師生交流互動、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從中獲得新的知識、新的發現、新的目標、新的體驗必須經歷的過程。在課前,如何使物理知識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更好的生成呢?如何使物理知識在我們積極的策略應對之中呢?如何使動態的課堂流光溢彩、姹紫嫣紅呢?這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生成的概述
何謂生成?生成就是創生、建構或生長。《現代漢語規范詞典》把生成解釋為產生、形成。產生就是出現,是從已有的事物中生長出新事物新現象:形成就是經過發展變化而成為。生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我們預設下的現象,另一類是我們不曾預設到的現象。從教育學上說,生成是一個新近才較多使用的概念,與新課程及其教學改革聯系緊密。眾所周知,傳統教學最大的弊端是統的過死,其制度僵化甚至到了“強迫癥”的地步,其結果是機械、沉悶,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近年來,我國教育界逐步認識到: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認識課堂教學。
二、在物理教學中,促進物理知識的生成的實施策略
1.創設情景,促進物理知識的生成。
新課程認為課堂教學應該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它是師生共同的歷程,是多向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為了實行這一目標,我認為在物理教學中應重視情景創設,在情景教學中實現多相互動,動態生成。所謂情景創設,就是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及教學目標的要求,以不同年齡學生心理活動為基礎,運用實驗,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運用科學技術和成果,運用社會信息與相應的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法,設計一些真實性和準真實性,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物理情景。這些物理情景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能使學生有明確的認識目標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能力,能有效的引起學生的心理追求和態度體驗,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思維,激活學生課堂,促進課堂教學中物理知識的動態生成。
2.捕捉物理課堂中物理知識生成的亮點信息。
物理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有很多物理知識與物理問題都是課前無法預設的,所以在物理教學設計中,時時處處有意識地注意意外信息和錯誤信息,及時“抓彩”,敏銳的捕捉物理知識生成的亮點信息,理智地納入課堂臨場設計中促進學生探究,引爆學生思維,就會產生精彩的生成。
3.抓著學生特點促進物理知識的生成。
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學生是生命體,是充滿感情,富于想象,極具個性的生命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靈感和特點,在進行物理分組實驗時由于學生對實驗操作要求掌握不夠好,實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儀器損壞,現象不明顯或差錯等問題。教師在課堂中要以此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從而明確正確的實驗操作,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從問題中獲得新的物理知識生成性資源。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彈力 彈簧測力計”的教學中,在利于彈簧測力計測量重物時,有一位同學忘記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最大量程,直接測量自己的書包,因書包過重,超過了彈簧測力計的最大量程,導致彈簧測力計被拉壞,不能回復原來的狀態。這時老師要及時給予正確的指導,耐心的關心學生不要因破壞實驗器材而擔心,但要以此為戒,愛惜實驗器材,科學使用實驗它。
4.彈性預設,給生成留下空間。
所謂“彈性”就是指為實現物理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設計靈活、動態、板塊式的“學”案,而不是周密細致、一成不變的線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師預設教學過程的全部細節,也不需要預設每一個環節的時間分配和實驗探究的具體步驟等。對于傳統的物理教學來講,物理知識動態生成的教學設計似乎要“粗”的多,這為課堂實施的“細”留下了足夠的彈性時空,為物理知識的生成、學生的自主構建留有余地。
5.拓展延伸教材。
課程在本質上是一種教學事件。構成教學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教學、學生、教材、環境。而在物理教學中,教材又是教師上課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但,我們不滿足于課堂上的照抄照搬,而是拓展延伸教材,相機開發課程資源。在拓展延伸教材的過程中,物理知識的生成就會出現很多非預設性的知識,非預設性物理知識生成的越多,就說明學生思考的問題越多。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活動也越多。從而體現了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方式。
總之,創設、拓展的物理課程的教學策略僅僅是我們的初步嘗試,教學實踐證明實施這些教學策略有利于物理知識的生成。但“生成”是動態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往往會生成很多意外物理知識,這些物理知識是出手教師意料之外的生成,是沒有預設的生成,這在物理課堂上是屢見不鮮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里有價值的“生成”有效的利用有價值的生成,與學生產生共鳴和碰撞,讓學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體現,使物理課堂教學錦上添花。所以,有新課程理念主導物理教學策略,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動態教學,促進物理知識的生成。
注釋:
[1]潘守理.例談物理課程資源的動態生成,《物理教師》編輯部.2007.7.
[2]吳玲.吳支奎.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預設,《課程.教材.教法》.2007.7.
[3]仲偉貴.化學課程教學動態生成的策略.化學教學,《化學教學》編輯部.2007.11.
[4]羅聲杰.化學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一.化學教學.《化學教學》編輯部2007.12
[5]肖麗華.論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S].中學化學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雜志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