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艾先木·依布拉音
摘要:針對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不足,從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影響出發,分析聯系生活實踐的地理教學新模式改革之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實踐;教學模式
中學地理主要研究世界范圍內的地理志,其內容精度小,范圍大,涉及面廣。地理學科有其特殊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需要文科的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也需要理科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所以學習難度較大。當前初中教學崇尚將教材知識與課外內容相結合,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聯系生活實踐成為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經之路。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地理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發揮自身的輔導性作用,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知識、獨立思考與探究地理問題。教師應有效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熱情,通過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主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海陸的變遷》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扮演國家講解員,運用多媒體輔助播放海陸變遷的過程,一邊演示一邊講解,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海陸變遷過程的認識,隨后針對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知識點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進一步探討海陸輪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運動等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科學興趣、探究精神。
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通過前置性作業的有效指導,學生率先對將要學習的內容與知識點形成了初步的認識、理解。在此基礎上,教育工作者必須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展示自我、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自主性學習活動的足夠空間與機會,讓學生就各自在前置性作業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具體的學習心得等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這既是真正貫徹“生本教學”理念、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表現,更是快速建立互幫互助、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良好平臺的有效途徑。同樣以“東北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這一具體知識點的教學為例,通過前置性作業的提前預習活動,學生大多以對我國東北工業基地的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有了大致的認識與初步理解,但部分學生還是無法對此形成足夠深刻的認識。
鑒于這種情況,我在課堂上有效“放手”,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予學生手中:鼓勵不會的學生向已經學會的同學請教,倡導已經學會的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積極傳授給尚未真正學會的同學,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溝通、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實現對于東北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資源枯竭、生產結構單一、生產技術落后、生產設備陳舊、環境污染嚴重、產品老化和市場競爭力差以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積極轉換體制和機制、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兩大知識點的更好理解。很顯然,這些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科學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地理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與進步,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理念所倡導的“高效課堂“這一教學目標的更好貫徹與落實。
三、創設優質課堂環境
初中生心智處于發展的階段,喜歡探究有趣的事物。而初中的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點,都會加快課堂教學的節奏,導致課堂上教學氛圍非常的單調,很容易影響學生參與知識探究的熱情。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優質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地理知識探究的熱情,奠定高效初中地理課堂發展的基礎。首先,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優質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課本中的知識點與實際的生活進行聯系,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識,以此帶動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比如,進行“天氣與氣候”教學的時候,教師帶領學生到室外觀察天氣情況,引導學生說出當前天氣的特點,提問他們不同的天氣情況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學生會因回答輕松的問題得到思維上的釋放,接著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把學生的思維帶回到課本當中,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會得到成倍地提升,有助于初中地理課堂的開展。其次,雖然地理被看作是一門文學類的學科,但是教師積極地利用其中的知識點,可以良好地改善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有積極的影響。比如,在與地球有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依據課本的內容進行地球儀的制作,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加深知識點在他們心中的印象,激發學生對新知識點探究的欲望,為初中地理課堂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改善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環境,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做出積極的鋪墊。
四、巧妙運用語言魅力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為了追求較高的課堂教學質量,往往以嚴肅的態度影響要求學生。學生面對嚴肅的教師形象和死板的課堂,往往會感到壓抑,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因此,也阻擋著教師構建有效的地理課堂教學。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要改變教學的風格和自己的形象,采用幽默、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讓學生樂于學習。現代的教學語言方法已經跳出了傳統教學框架的束縛,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改進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意識到幽默、生動的語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地理這門課程內容涵蓋廣泛,涉及領域多,容易和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初中地理中地球自轉和公轉會產生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這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教師應該采用幽默的語言進行故事講解等,將學習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將其聯系起來,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教師除了注重采用幽默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興趣。還要注重教學語言的嚴謹性,準確精練的語言應用,能夠感染學生。地理作為一門科普知識,其知識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學嚴謹性,教師更要在教學中注重語言的嚴謹精煉,能夠讓學生接受準確的地理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要充滿激情,能夠感染學生,讓學生充滿學習的信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斷提升自我的教學修養,重視語言魅力在教學中的作用。
總之,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思維也逐步地從具體的感性思維向抽象的理性思維過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強有力的影響因素,無論是從思維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都有一定的影響,有道是:“庸師向人奉送真理,名師則使人發現真理”。“授人以魚”固然鮮美可口,可解燃眉之急但終非長久之計,而“授人以漁”才是永久的,它促使學生學會怎樣捕魚,并將受益一輩子。
參考文獻:
[1]赫興無;中學地理教材課文系統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